王少敏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 361026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以“核心问题”的理念加强课前预习、课中辅助以及课后巩固,在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基础上,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思考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对策实施
引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由于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有限且年龄上、身体上还处于发育完善阶段,因此数学教学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问题提出为核心推进课堂教学稳步进行。要根据当前的教学模式利用核心问题模式提升课堂互动的频率,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
一、核心问题教学的主要内容
核心问题最早其实是来源于心理学领域,是在进行心理咨询互动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以提问为核心主要就是为了提升学生个人的参与度。在小学课堂上,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发育状况决定了集中力比成年人差一些且抽象化的理解能力也较为逊色,因此就需要以交互性较强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此基础上以问题内容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以自主探索问题为基础保障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积极的思考锻炼[1]。
二、提升小学数学核心提问效率的对策
(一)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提升数学的使用价值
提问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是被推崇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问题的设计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获得进一步锻炼,实现教师、课程内容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思考提升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1.加强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在设置提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上进行创新。在制定目标阶段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能力以及未来想实现的目标进行规划;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教师要考虑到当前学生的兴趣点,在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内容设置;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2]。
2.尊重学生思维特点,推进学生思维良性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从具现化的思维模式转向抽象化思维模式的过程,要将简单的思维内容进行优化,就需要推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求知欲的发展,要根据当前学生年龄上呈现出的思维特点设计相关问题,以问题内容和回答为基础实现层层递进,保障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步锻炼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水平,保障学生能够针对更深程度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可以引导性提问一部分较为简单且具有概括性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放松自身的思维,从而做到张弛有度,这是相应的生活场景,借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学生思维活跃之后的低迷时期,教师还可以利用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完备进一步的巩固。教师也可以以问题设置一定的情景内容,借助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知识巩固训练[3]。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分数的概念进行概念教学。
教师可以借助教具或者学生日常的物品进行举例,比如现在有一盒十二块的橡皮,要怎么分才能呈现均分的状态,12以内的话那些人数可以均分那些不能均分。学生会总结:1、2、3、4、6、12可以均分,其他不能均分。此时教室就可以进入分数的概念,告知如果不改变人数的前提下要怎么做到所以不论几个人都可以进行橡皮均分的状态,以几分之几的模式加固学生对分数内容的理解。
3.提问教学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事物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发挥认知规律的效能,才能以更加快速的速度和更少的描述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认知规律按照认知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分别是沉思型以及冲动型。其中沉思型主要就是以事物规律为基础,在深思熟虑后进行的规律总结;而冲动型则是以较为直观的感觉为思考风格。很难评判两者到底哪种更加便捷,教师不需要可以引导,认知风格本身不存在优劣之分,只要学生能够适当地应用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推进当前自主认知能力的培养,在了解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帮助,促使他们能够沿着自身的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认知能力[4]。
4.在提问中展示出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学科在当前小学阶段教学中还属于一个较为抽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理解的经验,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逐步掌握数学课程的规律,从而保障学生获得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刚开始学习图形的学生,对于图形的认知、建构以及解读能力还十分有限,教师要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图形问题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形状认知体系,从而更加方便地获取知识内容。
在小学阶段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角的度量》中,能够学习到图形的基本概念,其中关于线段、直线以及射线的定义和区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
教师可以引入神话内容,先提问学生知不知道《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接着引出金箍棒,以金箍棒能够变长、变短的特点,架设金箍棒可以一直延伸下去,延伸到没有尽头的长度,而两边也没有端点的话,那么金箍棒是线段、直线还是射线呢?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神话人物后羿,后羿射日要用弓箭,而弓箭的弓弦是有两个端点的,这种应该属于线段、直线还是射线呢?借助神话的无限可能性,让学生对属于线段、直线以及射线的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注意力时还可以预设一定的情境,以情境为基础将现实生活的内容融入数学学习中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数学课程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5]。
同样是小学阶段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平行与垂直》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在过马路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条一条相互平行的斑马线,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斑马线,之后鼓励学生延伸斑马线的轨迹,看最终会不会相交,借此来教育学生平行线延长且永不相交的相关理论。预设内容,结合实际,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知识内容,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程度。
(二)提升数学教师专业素养,以生本教育为主授课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小学阶段的教师也在转变自身的认知观念,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放在授课的首位,关注学生自身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的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基础推进数学教学的优化发展。
1.培养教师专业化教育素养
小学阶段数学教师的素养直接决定着课堂授课的好坏,教师本人的学识以及思想觉悟能够影响整体授课的发展水平。小学阶段数学授课主要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展示教师个人魅力以及了解当前青少年心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让课程内容充实且生动有趣,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正向地对学生认知[6]。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专业性的数学学科知识,这些专业知识能够保障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同时在课堂教育时不会给予学生错误的数学学习概念,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提升自主思考能力,保障学生能够备受鼓励的环境下获取更多知识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完全束缚于教师的讲解或者教材的注释之中,而是应该不断发掘深度广度,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其次,教师要具备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内容之外,还需要了解教育学、教育发展史以及教育哲学的知识内容。归根究底,教师的职业职责就是要正向引导学生,教授学生更多知识内容,因此就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做基础,为学生进行正向的教育引导,保障学生学习知识的便捷性以及准确性。
最后,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专业素养。当前小学阶段教学层次不断提升,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保障学习时不会出现焦虑、无助或者是迷失的情况,即使发现学生情绪上的问题,有效解决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保障在心理积极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资源[7]。
2.教师对教材要有深入、透彻的理解
数学课程的授课模式是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框架的,小学阶段学习的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是在为后续学习内容打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对所教授的内容有完整且透彻的了解,抓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拆分以及运用,从而推进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
数学知识的传授要结合教材进行,首要问题就是需要教师知悉其中教学的整体结构,以结构进行树状图的绘制,在每个知识框架中合理划定重点以及难点的部分,更好地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创设具体情境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解题时间,最终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提问时要注意了解当前面对学生的真实数学水平,依次为背景设置问题,同时每个问题的同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目的性,不是推进学生的逻辑思维锻炼,就要将问题内容具体化,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推演问题走向。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了解数学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发散属性,要控制问题不要超越学生的年龄限制以及学习内容限制,如果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比较感兴趣的话,可以进行课后研究或者课后解答,上课时间如果在单一问题上纠缠太久,就会舍本逐末,不能达成最终的教学目的,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提问和解答环节必须尤为谨慎[8]。
3.教师要具有科学化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作为提问者,是推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引导,因此就需要设置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不要将问题内容浮于表面,而是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教师在进行提问过程中,表象的表现可以是感性的,但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思维模式以及逻辑推演必须是理性的,既然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就要以身作则,以自己强大的思维能力作为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快地获得知识内容以及思考中的逻辑行为经验。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保障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够进行反向推演,从而实现学生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核心提问要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除了能够提升学习数学的效率之外,课堂教学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需要询问教师问题,教师需要学生及时反馈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遗漏,两者都需要构建完整的交互关系,以核心提问为着力点,有效推进提问教学模式的深化发展[9]。
首先,要注意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回答,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形成两者之间的高效互动,借助问题了解当前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接受的深度,同时也能够将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学生要如实回答教师的问题,及时给予教师反馈,如果反馈的不够及时或者重点模糊不清,教师就应当自我检讨是不是提出问题的方式产生了不必要的歧义,导致最终的反馈内容和题意关系不大。同时要掌握问答结合的提问模式,要让问题内容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正好能够引出下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借助问题内容一步步深入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内容,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保障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回答问题上。在设置问题前,教师要预设场景,根据预设场景的发展方向确定最终的问题走向,借此推进知识内容的不断深入。不过在预设问题时,教师同时也必须要注意到,不能将问题问得太浅薄太零碎,否则学生将失去思考的乐趣,太容易得到的答案会让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兴奋感,也无法满足学生们深入研究的好奇心,很容易中途放弃或者中断问题反馈,那样教师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规避学生较为反感的内容或者较为主观臆断的语气,高水平的教育语言的高明之处在于,具有严密逻辑性以及实际内容的同时,也不会让聆听者觉得受到了冒犯。数学学习本身有切实的精准性以及概括性,两者要融合进语言体系里就需要掌握当前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以此为基础进行提问方式的改革。当前课堂教育正在逐渐转变为生本教育,教师主要作为引导者和问题解答者存在,因此在教学时应当更加心平气和,在此基础上缓解学生提问或者讨论时的紧张情绪。同时教师要以更加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以平和的语气进行引导性、启发式的教育,不要采用指令式语气进行交流。在强化关键性知识点或者内容时,教师可以注意采用反问、情境导入等模式,而不是一味地重复,要简化教学语气,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10]。
最后,要注意教学过程要让学生融入课堂环境中。新课改的教学重点就是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意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因此针对部分与教师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教室需要更多地鼓励学生并进行细化、认真的讲解。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在掌握学生自身学习状态的基础上,优化提问模式,以更加符合当前学生心理状态的形式帮助学生融入数学课堂。
三、结束语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核心问题教学方法兼顾了教育学、教育发展历程以及教育心理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在实践基础上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反馈率的有效机制,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中包含的重点和难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课程的认知深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德仲.小组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0(18):35.
[2]邓天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渊(中学版),2019,12(03):297.
[3]房艳芳;解子明;高安平;赵美云;刘瑞;刘慧.论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
[4]董艳楠.论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好日子,2019,15(20):11-12.
[5]朱国荣.引领思维在生动中走向深刻——人教版四上《对策问题》教学片段及思考[J].江苏教育,2018(17):60-63.
[6]曾赢凤.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9,18(04):159.
[7]顾兆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05):160-162.
[8]张利娥.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环球慈善,2020,22(01):18-20.
[9]王韵娴.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普童话,2018,25(15):84-85.
[10]刘金迁.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求知导刊,2020,28(0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