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卢春彤
[导读]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作用越来越大
        卢春彤
        四川省简阳市雷家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小学数学独特的学科性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之中又服务于生活之中,并且大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作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不可以对生活化教学趋势视而不见,而是应当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将小学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积极且深入的挖缺教材中有关于生活实际的知识点,善于发现蕴含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法;小学数学;创新方法;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新课改以来,对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较为基础,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颇深,学以致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教师应当有先见之明的提前搭建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桥梁,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中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教师转变思维定式,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的第一个环节当属思维观念的改变,只有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才可以寻求突破实现质的飞跃。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多以“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首先从转变教学观念开始,树立小学数学课堂上生活化教学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中进行数学的学习,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将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例如,在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快乐的家园”时,这部分内容十分基础,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适宜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我首先用语言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数进行初步认知,即“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得到数,比如小明有三个苹果,小红获得了两朵小红花等等,面对如此丰富的数的世界,你们是不是应该认真学习数的知识呢?”在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引导之下,学生对数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我又依据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做“数一数,认一认。”环节的题来加深对数的理解,如6只小熊、7朵小花、8棵小树等,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学习之中,逐步掌握了初始阶段对数的理解。
        二、课堂联系实际,丰富课堂内容
        生活化教学法可以总结为高度凝练的一句话,即“课堂联系实际,丰富课堂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主要讲解数学知识,是教师展现人格魅力与渊博知识的“舞台”,如何让这个“舞台”变得更为绚丽多彩、引人注目,就是教师应当深入思考并且付诸实践的事情了。因此,教师应当在全方位挖掘教材中数学知识点的同时,发挥阅历丰富的优势,将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课堂上,实现个人的突破,也促进学以致用的实现。
        例如,在讲“小猫钓鱼”时,这是以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识数写数的知识点,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数的认识与书写。于是我将课堂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首先向学生详细讲述了小猫钓鱼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数进行再认识,并且要求学生进行数的书写,加深对不同的数的理解。而后对小兔子买萝卜、花盆里有几朵鲜花等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并且趣味性十足的事例进行有机引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联想到数的学习,在课堂之外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多媒体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
        情境的创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代入感,进而提高课堂效果。多媒体教学以其声情并茂的特点,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容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进行课前导入,将学生在课前的浮躁心绪迅速收拢到课堂上来,通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拉近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在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进而提高课堂质量。
        例如,在讲“文具”时,文具的认识同样富含着数学知识,因为要使学生认识文具的样貌和用途,为了便于展示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图片展示中,以尺子、橡皮、铅笔、文具盒为例,上方表示数,下方表示不同文具的数量,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认识文具、了解数字。而后进行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根据规律填写数字、判断谁距离萝卜更近的小题,锻炼学生对于与数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总而言之,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应当培养相应的学以致用的能力,而生活化教学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以生活化教学方法为中心点,辅之以精彩课前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模式,从教学的不同环节、不同角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学习质量质的飞跃,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基础,为学生日后学习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做好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的铺垫。
        参考文献
        [1]郭春艳,张学利.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J].考试周刊,2014(44)
        [2]张美霞.挖掘生活,激发数学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3(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