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麦丽珊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积极地强化教法创新
        麦丽珊   
        (东莞市长安镇乌沙小学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积极地强化教法创新,不断地实现教学效益提升,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向指引。而分层教学法对于兼顾学生差异和助力教学针对性提升具有较为积极地促进价值,小学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强化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和探索,积极地总结课堂开展分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有效对策,继而较好的发挥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和优势,不断地优化和改进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小学生学习效益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本文将就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探索
        所谓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具体的小学数学知识讲解过程中,数学教师结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了解,合理化与科学化的为学生设计差异化的学习任务,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到符合其认识能力和特点的知识内容,继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分层教学法有一个全面化的把握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探索有效开展分层教学的对策,继而不断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分层教学法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将分层教学法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总结如下。其一,促使教师强化学情把握。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情的把握,使得教学中不能较好的把握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储备和基本学习状态,影响到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提升,而分层教学中最大的实际就是学情,也只有全面对学情进行了解,才能高质量的开展分层教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积极地强化对学情进行分析和研究,继而让教师对班级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充分化、全面化和具体化的把握,有利于后续的数学课堂教学。其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不够高,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往往会产生两级差异分化的情况,自然不利于教学效益的提升,而通过积极地引入分层教学法,可以让数学教师积极地结合班级不同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习兴趣、数学基础知识储备等,让课堂教学更能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要,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其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存在大水漫灌的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与各项能力的培养,自然不利于学生的较好发展和提升,而通过积极地在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关注学生差异,并积极地采用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对策和方法开展教学,并积极地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自然有利于学生的较好发展和提升。其四,助力教师综合执教能力培养。通过积极地在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可以让数学教师积极地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和探索,积极地向其他数学教师学习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经验和对策,进而有利于不断地助力教师综合执教能力的培养。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积极了解学生情况,合理进行层次划分
        学情是分层教学最大的实际,只有数学教师精准化的把握班级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结合这些教学实际,合理地定位课堂教学目标,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分层教学中积极地强化对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化、科学化的对学生进行分层,进而为后续的分层教学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要了解学情。例如,在分层学习《混合运算》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对一段时间以来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制作成摸底测试卷,引导学生进行作答,根据不同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情况进行把握,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教学评价、一对一交流等方式,更加全面化的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见把握。另一方面,科学分层。

在层次划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如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储备量、学习状态、最近一阶段的进退步情况等,将学生分成基础、提高两个层次,为后续分层教学打好基础。
        (二)结合学生层次不同,科学设置学习任务
        分层任务设计也是分层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分层学习任务设计是否科学与合理,直接影响到每个层次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地重视起分层任务设计,并积极地结合不同学生层次的不同,科学化、合理性化进行分层学习任务设计,以满足学生在课堂的差异化学习需要,助力教学效益的提高。
        例如,在分层学习《克和千克》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以基础层次为标准,为学生设计统一性的任务,如了解1克和1千克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克与千克的换算;了解生活中1克和1千克的重量等,让每个学生都较好的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而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在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设计更具有难度系数,且启发性和概括性更强的任务,以较好的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把握学生学习实际,有效强化差异指导
        课堂的指导环节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指导是否及时、精准和有效,会对学生最终的分层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从实际的分层教学指导情况来看,还存在指导不精准、不到位、不及时等问题,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地把握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强化差异化学习指导,继而助力学生分层学习效果的巩固。
        一方面,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在学生分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询问、课堂互动、习题作答等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分层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化和动态化的了解,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指导对策,为后续指导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差异化指导。如对于基础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从基础知识学起,并积极地强化给予学生鼓励,为学生提供细致化的指导,一步步启发学生学习思路,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并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思维,继而提升学习效益。
        (四)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设置可选作业任务
        作业是分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有效化的分层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较好的对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继而补足学生学习短板和漏洞,助力分层教学效益的提高,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地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设置可选作业任务,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化的和高质量的课下学习,继而实现分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包括基础概念检测、综合能力培养和拓展延伸类的题目,并引导每个层次的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的学习情况,选择对应的作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余力学习更好层次的学习任务,而教师要积极地强化作业指导,继而不断地巩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理解分层教学法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所在,积极地强化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和探索,并在具体的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了解学生情况,合理进行层次划分;结合学生层次不同,科学设置学习任务;把握学生学习实际,有效强化差异指导;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设置可选作业任务等,进一步强化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和探索,继而较好的把握分层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有效应用的规律,不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助力。

参考文献:
[1]周志义.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58.
[2]杨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220.
[3]罗永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