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刘艳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刘艳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第九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应从多个方面着手,由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提问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小学数学教师明确要求后,教师需要格外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举手发问,从而营造提问、发现问题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积极踊跃举手发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上课时引导学生举手提问
        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发现不注重引导学生提问和发现问题,难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致使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此,教师意识到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举手说出发现的问题和困惑不解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举手提问,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知识的积极性,学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并能踊跃举手发问,教师需要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并告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一定及时请教教师和身边的同学,这样才能快速解决心中疑问,进而更好地学习知识,由此学生便能够明白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不懂的知识主动举手提问,表明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提问,有利于加强学生提问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据分析,善于提问、发现问题的学生,思维更加灵活,且对于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知识,学生会在深思熟虑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意识,同时增强学生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例如:在上“平行四边和梯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白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和梯形的图形,然后问学生,不同图形的各边和各角的对称吗?平行四边的两条直线形成怎样的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是什么?以此引发学生深思,学生思考过程中注意力专注,同时学生边思考边画出梯形和平行四边的平面图,学生画出图形后能够发现问题,且带着问题思考图形的形状特点、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学生深思熟虑后归纳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结合知识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必然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能够使学生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活跃了课堂氛围,并转变学生被动的状态,促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和积极性的状态思考、分析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的问题。
        例如:引导学生做“鸡兔同笼”的应用题时,教师先讲解解题思路,之后,要求学生自主发现应用题中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小明去超市买邮票用了13元6角,正好买了60分和50分的邮票共10张,求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以此,引导学生做题,学生做题过程中不仅发现题干中蕴涵的问题,还能够结合应用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快速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做题效率,以及提升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做题的过程中,应注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能够调动全体学生主动结合知识、数学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的状态,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提问和发现问题,对此,教师将鼓励教学法运用到教学中,通过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激励学生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且做到结合知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例如:在上“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先讲解新知识,然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探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的形状特点,学生边探究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消除心中疑惑,同时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到耐心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还应做到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发现问题、提出的问题的意识,这一意识的形成,能够调动学生积极、自觉发现问题、举手提问,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教师的鼓舞和表扬中,能够激发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现问题,这样一来,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以此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京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6(05):87.                
[2]陈文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3(01):3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