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轴对称图形的魅力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刘红利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美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
        刘红利
        北京育才学校小学部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美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让学生去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展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学习为愉快学习,从而创造出数学的美。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轴对称图形;魅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让学生去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展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学习为愉快学习。从而创造出数学的美。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美之中,对称美以数学为载体,向人们展示了它强大的爆发力,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生活。感知美、欣赏美和接纳美,是学生美育素养发展的基本方式。
        一、借助情境感知对称美
        教师要善于把美好的生活情境引入到教学之中,努力使它和学生的学习情境有机整合,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借助课件“各式各样的蝴蝶飞舞”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漂亮的蝴蝶煽动翅膀,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中间画一条线,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所以很美!为学生初步感知到轴对称图形的美提供了感知积累。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如房子、花朵、衣服等图案,让他们体会到这些图案与刚才蝴蝶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边完全一样。同时,启发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证明“两边完全一样”的结论。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条折痕叫什么?……”从而为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提供学习资源。
        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到轴对称图形,在多样化的轴对称图形的欣赏中,进一步感悟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建构认知,积累经验,从而助推他们数学核心素养不断发展,促使他们审美意识、审美素养稳健生长。
        二、依托运用深化对称美
        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生活化策略,把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学习融合于学生的应用训练之中,让学生在亲自运用中更深刻地体验到数学的对称美,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有效发展。
        例如:电脑出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引导学生想象每个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在学生想象之后,电脑依次验证,使学生逐步发现对称图形边数的增加,对称轴也依次增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这样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深化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对称美的感悟。同时进行知识拓展,引出毕达哥拉斯学派偏重于美的形式研究,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三、知识拓展创造图形的美
        对称美在学习和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这就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教材文本及学生生活中蕴含的内在美,并进行智慧地引领,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体验中领略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数学美的神奇;让学生自觉接受美的熏陶,使得他们的美育素养不断发展。
        伽利略曾说:"圆是最完美的图形"。在生活很多的物体都以圆的形式呈现给我们,夜晚的月亮,耀眼的太阳,随处都能见到圆的踪影,感受圆的魅力。轮胎为什么是圆的?原因有多重,但有一点很重要,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要小,因此绝大多数的轮胎是圆的。那么,现在流行的硬币为什么是圆的?圆形的易于铸造,节约成本并且没有棱角,便于携带,可以尽量减少流通过程中的磨损。瓶盖为什么是圆的?瓶盖拧时是螺旋型的,瓶盖做成圆形能够旋转拧紧,而方的不能拧,圆形的易做而且密封效果好。学生进一步联想到,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圆,将会变成什么样?
        通过进一步的知识拓展,学生不仅清晰的掌握了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而且知道了圆为什么是最完美的平面图形。人们发现并且利用圆的有关性质造福人类推动社会前进,我们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相交圆、相切圆,让我们象“奥运五环”一样紧紧相连;不分内圆心、外圆心,让我们对事业充满爱心,用那殷红的血与智慧,奏一曲圆满的人生.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我是小小创造师”的竞赛活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设计出一个个具有个性色彩的轴对称图形,使他们更好地彰显了个性,进一步建构了轴对称图形的认知。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会给我们最大的感知,使我们充分体会到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存在美,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美是无处不在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本身到处都充满着美的韵律,闪烁着美的灵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初步渗透,教师只有认真解读小学数学中美的内涵,才能引导学生去捕捉、体验、领悟、接受、展现出数学之美,让“美”充满整个小学数学课堂,从而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独特美感,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时秀清. 论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N]. 发展导报,2018-10-23(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