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柳小云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柳小云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领域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有效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进步或发展。文章在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柳小云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第二初级中学  山西  吕梁  033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领域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有效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进步或发展。文章在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策略研究;就是层面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37-01

        近年来,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有效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使初中生在与教师的有效交流中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过程有误区等问题。本文以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全面探讨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法,冷场现象多见。二是教学观念陈旧,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学观念没有完全改变。三是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如果在教学目标上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忽视知识和能力目标,认为有效教学就是多开展活动,课堂时间分配不到位,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存在误区。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快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力。第一,学生发展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发展需要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将书本上的内容与案例素材结合在一起,进行知识的延伸和主题升华,使学生从中得到发展。第二,素材的选取以贴近学生生活为主。
        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法、学法。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设计,引发其兴趣,促进其思考。第三,坚持“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辅助,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吸引并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效果、能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有关。教师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严谨的教学风格、职业道德以及课堂上言行的一致性,将对学生产生长期影响。首先,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要不断接受新观念,吸收新知识,提高专业知识,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课后言行要充分展现良好形象,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再次,教师要关心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和关心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重视备课
        教师的课前准备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能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回到课堂。教师应认真准备教材、学生和方法。


一是准备教材。教师要掌握教材的内容,如整本教材的基本逻辑、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等,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教材中没有的知识点。二是让学生做好准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是教师编写教材的前提。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风格、个性、思想特点和知识基础,从学生身上想象问题和活动。三是备课方法。教师应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不会打毫无准备的仗。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使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在教学上,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吸收知识上。
        (四)走出教学误区
        1.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为教学提供方向,梳理教学内容。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结合。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过程的中心点。其中,三维目标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三个教学目标,缺一不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而且要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往往伴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也会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2.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组织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认识到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辅助讲解知识点,突破教学重难点,化解疑点,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增强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知识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活动,而不是随意开展。
        3.把握好课堂时间。时间控制是教师上课的必备技能。教师在课前备好课,写好详细的教案,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明确知道课堂每一部分的时间预算管理。教师在书写教案的过程中对于时间进行规划也是教学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模拟以及向老教师学习两种方式对课堂时间的控制和管理进行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教学是动态的过程,课堂中不稳定的因素较多,教师要为课堂的意外情况预留时间,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4.有效提问。提问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避免封闭式、随意性。有效提问能够使课堂的聚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益于学生的发展。
        (五)教学反思推动教学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使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效、顺利地进行。教师应从时间管理、学生学习状况、重点难点讲解是否到位等方面对教学进行反思,提高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对课外教学的反思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教学反思能使教师自我反省,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迅速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改进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其实,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师应控制课堂,把学生的学习体验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学习和学习所能学到的东西,使初中德育法律课堂成为趣味化、物质化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新婷.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3]王文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0,(35):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