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策略浅议 徐飞 崔书芳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徐飞 崔书芳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在逐步转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何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决数学实践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徐飞  崔书芳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  65460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在逐步转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何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决数学实践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45-01

        引言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主要需要将数学课本当中的内容进行图文转化,使数学教学当中涉及的内容展现出更多的包含关系、隶属关系和层级关系等,并且通过数学符号将相关的关系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学生能够有更加发散的思维来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教学能够使数学课本中的抽象化的内容得到直观的转化,通过整合分散的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知识点遗漏的情况得到了补充,学生能够在这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记笔记的方式,主要通过核心主题、分级主题、关键词、连接线、图标、颜色等关键要素,将不同的信息集中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知识点。这个梳理思维的过程,逼真地模拟了人脑神经元的活动方式,充分利用了“人左脑负责逻辑、线性、列表,右脑负责情感、色彩、想象”的基本功能,强调由中心向外围辐射、注重信息逻辑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左右脑同步思维的网格状知识体系。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繁忙,分配到思维导图专业知识学习上的时间有限,造成了许多教师缺乏思维导图方面专业知识的问题,阻碍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另外,应用思维导图的教研活动较少,也限制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思维导图具有层次清晰的特点,可以将教学内容的核心或主干先整理出来,再逐层连接相关的知识点,从而体现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化关系。但思维导图有着一定的适用范围,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适合使用思维导图来体现,使用错误造成知识点的复杂化,阻碍学生理解。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优化知识结构中的应用
        知识结构是指学生经过学习后具备的知识体系构成情况及结合方式。完善的知识结构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关联度,让知识成为整体,从而更好、更灵活地运用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知识结构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有限,不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渴望学习更多新知识,但要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仅凭学生自身能力是很难实现的。此时,教师可以依靠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通过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每教学完一个章节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理解知识点。在讲解完所有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绘制全面的思维导图,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找到自身的知识薄弱点,从而完善知识体系,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填充思维导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理解补全思维导图内容教师可以从这一过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为教学计划的深入展开奠定基础。
        (二)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数学学习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为最终目标。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除了关注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应该注重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广大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践问题的技巧和能力。而合理科学地应用思维导图,可以逐渐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更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升分析解答问题能力,最终达到正确解题。如在“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中,学生对单个的圆或扇形等面积计算比较容易,但对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解答就无从入手。在教学中,可以先通过分析“不规则图形面积”的组成,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后,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和计算顺序。只要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或独立完成思维导图,就可以实现对这道题目的解答,通过简单练习产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再如在教学“阴影部分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对“阴影部分”面积中所蕴含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将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中的计算方法对课本中的例题进行解答,教师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解答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多方面的益处,学生能够通过应用思维导图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建干.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23):85-86.
[2]何谋萍.借思维导图助力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上), 2019(10):165.
[3]陈惠敏.图文并茂画数学,独创多样做数学——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24+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