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探究 覃海群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覃海群
[导读] 合作学习在当下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其以小组为单位,经由集体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对自主学习及探究氛围予以有效营造,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化,并使教学目标可得以更高质量地完成。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遵从学生特定的身心发育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推进学生实力的最大化展现,并对有效的学习经验予以获取。

覃海群    广西桂平市木圭镇竹社中心小学  537201
【摘要】合作学习在当下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其以小组为单位,经由集体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对自主学习及探究氛围予以有效营造,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化,并使教学目标可得以更高质量地完成。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遵从学生特定的身心发育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推进学生实力的最大化展现,并对有效的学习经验予以获取。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合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19-01

        引言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基本都是由教师独自完成教学内容的输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课堂互动,学生也失去了很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久而久之,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非常不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引导学生交流合作,自主思考、共同交流,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现集体教学,还能个别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科学分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结构的构建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小组学习效率受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及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对学生情况熟悉,同时,加强对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水平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使每个小组的学生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实现一定的均衡。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时候,应该把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4~8个人,并且使每个小组成员的座位以强弱相邻为好,同时考虑学生性格,以保证小组沟通的有效性,小组成员之间学习优秀的和稍微差点的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实现一对一的或者一对二的交流。这对于激发每个小组学习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孩子按照平常的学习情况分为A、B、C、D四个大组,A组为平时学习最好的,先由A组的学生自由选择B组的,再由这两个同学一起选择C组的,再由这三个同学选择D组的。
        例如,在学习数学知识《图形的拼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科学分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拼组竞赛。这样,因为每个小组学生的能力水平基本均衡,所以学生竞赛的自信心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这个时候开展数学竞赛,组织学生通过剪纸获得四个正三角形,然后布置任务:利用四个这样的三角形能够拼出几组图形,看看哪个小组拼得既准确又迅速。学生们可以通过合作研究,从而拼出大的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通过合作学习,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实现了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引导小学生有效掌握合作技能
        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更快速地抓住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点,理清思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或意见,并且所用的表述时间较短,不会影响小组讨论的整体历程。但是,部分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由于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组织语言,因此往往难以在有效的讨论时间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义。这就导致小组讨论两极分化,好的更好,糟的更糟。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做好应对计划和方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向学生详细讲解合作学学习的规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明白合作学习的规则,根据合作学习的规则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别人的看法,充分理解别人的观点,并且能够做到汲取他人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学习思维。还要引导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自己和他人的意见做好总结归纳。特别是针对一些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同时对小组分工合理规划要给予科学指导,使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作用。这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坚定小学生的自信力,强化小学生的意志力,从而有效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这些都是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应掌握的合作技能,通过对这些合作技能的学习及掌握,既能够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因此,在安排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需要掌握和已经掌握的合作技能,再根据组长安排,引导小学生有序地表达思想观点,让小学生认真倾听后再进行讨论,最终形成全组成员都认可意见。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学会思考和表达,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总结评价,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评价和总结,是衡量教学的成果的关键途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设计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后,要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以及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价。一方面,通过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升对合作成果的重视,使其更加认真地参与到合作活动中。在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中,教师一般都是简单地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学生的参与,无法发挥评价的最大价值。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让学生一并参与到评价环节,增加评价的多元化和全面化。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为了完善小组合作的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组内自评、组外互评等,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合作过程里的不足以及优点,进行学习总结,不断地提高合作的技能,为下次合作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授“梯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掌握梯形面积,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以此来方便学生对各个图形形成全面的认识。在收到教师的任务之后,学生马上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总结出了自己的小组成果。于是教师安排学生先进行组内的自评,针对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打分,并派一位成员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总结;之后将学生的作品打乱顺序,让其余小组进行评价和打分;最后,教师在学生评价完之后,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与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改提倡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得到全面落实,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十分有利。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包海兵.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20(17):119.
[2]于存翠.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8):92.
[3]赵绪昌.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8 (10):4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