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唐晓芳
[导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数学科目的启蒙阶段,对数学的认知还处在十分幼稚的阶段,尚未建立数学逻辑思维,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动力,因此怎样把数学教学趣味化,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科目的好奇心就尤为重要。基于此,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化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唐晓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石塘镇机关完小  541504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数学科目的启蒙阶段,对数学的认知还处在十分幼稚的阶段,尚未建立数学逻辑思维,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动力,因此怎样把数学教学趣味化,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科目的好奇心就尤为重要。基于此,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化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趣味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22-01

        引言
        教师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实施趣味教学,通过课堂游戏加入,让学生投入到数学游戏中,师生一起参与思考游戏,带动起课堂氛围,再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到数学理念,这样更能帮助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印象深刻。教师也可设定情景,让学生投入到教师所设定情景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想象。教师以趣味开展教学新模式去引导学生学习,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新色彩,让学生能够在快乐氛围下学习。
        一、引入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化趣味教学
        生硬、枯燥这是数学知识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但是人们所不了解的是,数学家们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利用数学计算方式进行研究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才是真正的数学。从这一层面来说,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且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学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切不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分离,而是要充分利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引起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相辅相成的,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三分钟热度、自制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但是他们对于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习科目,学习时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在学生遇见数学问题时,常常学生会有“数学真难”的想法,久而久之,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短板,针对现阶段小学生性格特点和数学知识内容,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小学生深入认识所学知识,认识到数学对于实际生活的作用,促使小学生把对知识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主动性。
        二、引入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喜欢做游戏,游戏是促进趣味性教学模式更快速进入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所讲授的内容组织学生一起参加游戏竞赛比一比、赛一赛等,可以是个人战也可以是小组团队战。


引入游戏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教学的参与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习《认识物体》,学生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锥体等,教师可以组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分工明确,亲手制作不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设计的物体罗列出来,看哪一个小组物体搭得最高、最稳定。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增强学生对物体各个表面的认知,对物体的稳定性结构有更加生动的理解和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加强师生互动,融入学生群体
        趣味化教学课堂的方式是多样的,在师生间建立亲切的关系,消除隔离感是基础步骤。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情绪敏感,若是教师严肃苛刻的对待学生,那么学生会惧怕的情绪,疏远教师,若是教师放低姿态,尝试去和学生沟通玩耍,那么学生会以加倍的热情回应你,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思考和活跃状态,遇到问题也能勇敢地向教师提问,把与学生互动和数学知识传授结合起来是很好的思路。例如,可以把学生分为学习小组,进行数学加减法速算互动,三个组游戏,一个组出题,快速说出一百以内的五个数字,另一组学生和单为一组的老师要快速心算出答案,老师要在五个数字的基础上再加由学生指定的某个数,先算出答案者胜利,类似的游戏既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竞争意识,又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结合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多询问学生想法,课下多交流等互动行为,将极为有力地推动数学教学。
        四、巧设课堂提问,开展生活化趣味教学
        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更是让学生感到“难上加难”,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甚至出现数学学习抗拒心理,不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对于事物总是有着丰富的好奇心,生活化趣味教学应用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理压力对学习数学的影响,给小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其肆意徜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针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在开展生活化趣味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问,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与生活有关的趣味提问,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师可以创设相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数学体验感;引入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适量插入数学故事,集中学生注意力;创新作业形式,提高数学实用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梅丽云.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09):119.
[2]徐素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9(08): 209.
[3]马晓莉.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化策略的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9(05): 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