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张海玲
[导读] 政治教师要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把教育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短期性与长期性结合起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立足现实,增强未来意识,自觉思考新世纪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趋势,培养一代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张海玲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  138000
【摘要】政治教师要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把教育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短期性与长期性结合起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立足现实,增强未来意识,自觉思考新世纪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趋势,培养一代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16-01

        教育必须适应科技革命的需要,从现有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去培养未来世界所需要的人才---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把教育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短期性与长期性结合起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立足现实,增强未来意识,自觉思考新世纪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趋势,迎接挑战,捕捉发展机遇,作出面向新世纪的超越性选择,培养一代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人才。为更好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政治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先导
        高中政治是一门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其主要特点是在课堂上它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些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思维方法,为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从根本上说,高中政治是一门开启“智慧之窗”的学科,因此从时代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高中政治教学的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素质教育的目的观。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教育观念,并自觉地以此支配自己的一切教育行为,才能真正做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
        二、着力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造,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
        未来社会的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使我们高中政治教学不在于教什么、学什么,而在于如何教、如何学。适应这一变化,教学方法必须从侧重于教师的教,转向侧重于学生的学。因此,我们必须要着力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产生“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会学”的技巧和“自学”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


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导入新课富有情趣,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的各个环节衔接自如,富有“戏剧性”变化,让学生如入艺术境地,获得惊喜的进步;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愿学,敢于讲出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各抒己见,争论、讨论;使教学的结尾富有启发性、思考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想像思考的余地。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2、在教学的组织上,要打破单调、机械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的组织形式,代之以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向教学组织形式。其中,尤其要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作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问题或问题的答案都告诉学生,而是应该启发学生自己思考,使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尝试与假设努力去解决问题。
        3、要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门的创造思维训练。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长期的、系统的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必须有余力地搞好课堂教学,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为提高创造力而设立的专门的短期训练也对创造力的发展起到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可通过一些专门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需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教会学生学习和探索。在学习目的上,留给学生一个问号而不是句号,让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终结知识,而是提供进一步学习的路径,强化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学习方法上,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并要教会学生现代化的学习方法。现代社会是高科技的时代,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由知识的积累改变为知识的探索和知识的创造。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原来不知道的知识,这是至关重要的。
        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环境
        中国的传统教青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界限分明,似乎是一种领导和被领导、管理和被管理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这种不民主、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许多教师深沉有余、活跃不足,头顶一层神圣的光环,学生对教师的学识必须顶礼膜拜,不得随意怀疑。这样的师生关系,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自由自在、毫不拘谨,教师对学生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学生对教师随时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能得到教师的鼓励。这样的师生关系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要注意促进学生智力的灵活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和思维理解的角度,努力提高思维的发散性,不要固守习惯和思维定势。当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样化的,但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各环节皆具有时代性,学生的能力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新世纪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审时度势,挖掘自己的教学潜能,自觉地把握现实、探索未来,使思想政治课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雪梅.高中政治课中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策略研究[J];报刊荟萃;2018年09期.
[2]万双杰.高中品德课中的法制教育[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年Z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