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陈伟
[导读] 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具有重要作用。沟通艺术运用的效果不仅会影响教学环境的构建,同时也会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传统教育由于受到僵化教育观的影响,班主任与小学生的沟通未充分考虑其身心发展特点,沟通方法简单直接,很容易影响班级环境和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基于此,以下对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陈伟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四小  551700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具有重要作用。沟通艺术运用的效果不仅会影响教学环境的构建,同时也会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传统教育由于受到僵化教育观的影响,班主任与小学生的沟通未充分考虑其身心发展特点,沟通方法简单直接,很容易影响班级环境和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基于此,以下对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43-01

        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状态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在未成年人中,出现抑郁、叛逆、偏执等倾向的越来越多,对不少学生来说,心理状态上已经亮起了红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学校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全面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管理者、陪伴者,更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探讨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班集体管理中,班主任多半对个别表现优秀的学生关注较多,忽视了表现较差的学生,这样很容易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阴影,从心理健康的要求出发,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全面促进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班主任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倾注到表现普通的学生身上。因为这部分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达到心与心的沟通,也有助于班主任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创设良好班级文化环境,培养积极健康向上心理
        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来自生存环境、文化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班级文化建设。要想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良好班级文化环境的创设同样重要,但这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们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


在这一过程中,可利用一些优秀教育家的思想理念,比如魏书生先生所讲:要想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崇拜已久的人,可以将这些人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这样学生们才会去模仿,进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竞赛或者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与集体精神,创设良好班级文化环境,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心理。大量教育实践证明: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可激发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对于小学生们来说,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与态度,还能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三、日常化加强家校合作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的导火索之一。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不仅要关注自身,关注其他教师,同时也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首先,教师要做到项项明确,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生活状态,当学生在校表现出现问题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并能在家长产生疑问时为其提供帮助,使家庭教育也能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钉钉群等方式保障家校充分沟通。其次,教师也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为家长设置一些在线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使其重视对孩子的心理教育。最后,在进行家校沟通的同时,教师要秉持一致性与针对性原则。一致性指的是教师要关注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则是指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开导方式。有一部分学生在班级中表现得较为安静、内向,教师很容易忽略这一类型孩子的心理状态,他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十分乖巧,但遇到问题时不善于向教师和家长倾诉。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并耐心地与其沟通,鼓励学生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尽快解决问题,利用高效的方式缓解学生的内心压力。
        结束语
        目前,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俨然成为班主任职责的新要求。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石,小学班主任应主动参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以方法为指导,在班级管理中采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在潜移默化下塑造小学生完整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周燕.小学班主任有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策略[J].求知导刊, 2020(49):6-7.
[2]杨云.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学校管理与教学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3.
[3]郭红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 2019(15):222+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