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素养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王进成
[导读] 在新课标教育理念倡导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而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本文是基于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对新课标教育理念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人文素养展开了探索。

王进成   城固一中  723200
【摘要】在新课标教育理念倡导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而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本文是基于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对新课标教育理念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人文素养展开了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10-01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新课程改革的力度,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教学要求。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围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展开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人格品质,同时,也需要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高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由于我国教育模式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情况就使得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以提高自身学习分数为主要学习目标,严重忽视了自身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大多数高中教师皆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升学率为核心,进而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这样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极大忽视了对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培养。此外,近些年我国青少年犯罪事件屡屡发生,便为我国学生人文素养缺陷敲响了警示铃,也反映出我国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存在缺陷,过于功利性,就导致学生人文素养水平较低,道德素质低下,学生的诸多不良行为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都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
        当前我国存在部分高中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教育理念都过于传统化。高中教育过程中,都是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这就与我国目前倡导的新课标教育理念相违背,新课标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长期以往,学生在高中教学中处于被动,单方面得到教师知识的传导是很难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人文素养也并未受到高中教师足够的重视,这也是无法提高高中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原因。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
        1、以人文教育为导向,整合历史教材资源(下文内容未体现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法”)
        高中的历史教材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在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必修1阐释了我国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及格局的形成,必修2阐释了我国经济以及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同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形势,必修3是以文化科学视角阐述具体内容;此外,选修教材中,将历史改革时间、人物以及文化思想以专题的形式进行阐述,这些都证明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知识点,其中也有大量的人文知识。例如,在教学“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节内容时,便可以通过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同时,还应善于设置问题,在问题探究中引发学生对人文素材的思考,形成人文精神。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以人文教育为导向,重新整合历史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充分挖掘历史教材隐性知识价值,调动学生的的参与热情
        高中历史教材中不仅仅有大量的文字阐述之外,其中还有丰富的图片资料,课后还有较多的注释和测试内容,高中历史教师就是忽略了这部分知识的隐形教学价值,如果充分利用这些价值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长廊”这节课程时,高中历史教师如果想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水平,就不能够仅仅依赖文字叙述,此时,就展示出图片的重要作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就更便于学生理解这段历史。以“中国唐代绘画特点”这节内容为例,画家的特点各有不同,如果借助抽象的文字,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吸收这些知识点,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课本中提供的图片,对名人字画进行欣赏,再结合文字信息充分掌握名人名画的特点,也能够最大化的极大学生对于对文艺品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自然人文素养也能够很好地得到提升。
        3、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中教师在高中阶段的教学都是以自身为主体,将学生作为被动体,所制定的教学方法也仅仅为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为主。但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应该高中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和谐的,此时的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不断的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形式,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讲述“辛亥革命”时,历史教师可以以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为主题,引导学生依次展开讨论,岁评价袁世凯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教师也可以针对性的点评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辩证性的认识历史人物。
        结束语
        人文素养对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们对于自我价值和追求方面的重视,是人们精神上的文化资产,一个人如果缺少良好的人文素养便不能够很好地发展。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友娟.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J].文理导航,2020 (10):47-48.
[2]郑权.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00(020):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