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庄学琴
[导读] 在幼儿游戏化教学中明确提出,游戏应作为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保证幼儿教学的可行性。面向游戏的学习是将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微妙地整合到游戏中,不断挖掘幼儿的潜能,从而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庄学琴   江苏省宜兴市新庄小学附属幼儿园  214200
摘要:在幼儿游戏化教学中明确提出,游戏应作为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保证幼儿教学的可行性。面向游戏的学习是将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微妙地整合到游戏中,不断挖掘幼儿的潜能,从而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化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202-01

        引言
        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为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游戏化教学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应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的积极意义,并结合当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现状与学生特点,总结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策略,为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通过游戏锻炼幼儿协调能力
        幼儿时期,孩子们的充满好奇心,在幼儿阶段,为幼儿提供一个机会,让幼儿进行探索,对幼儿的发展是有利无弊的。协调能力对幼儿身心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对幼儿的智力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倘若幼儿没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幼儿时期,注重幼儿的协调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幼儿的身体变得更加灵活,协调,拥有良好的观察力与感知能力,提升幼儿的思维灵敏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教学,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
        比如让幼儿玩抛气球游戏,训练幼儿手眼与四肢的协调能力。让幼儿把气球向空中抛,在气球快要落下的时候,引导幼儿用手或头向上顶气球,谁坚持的时间最长,始终没有让气球落地的孩子为胜利方。或者玩开飞机的游戏,训练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让幼儿张开双臂,保持平衡,就好像是飞机的双翼一样,在操场或者空旷的地区小跑,有时直跑,有时弯腰,就好像是飞机翱翔在天空中一样。走平衡木,考虑幼儿的安全问题,在平衡木下面垫一块海绵垫子,鼓励幼儿大胆登上木板从初始端走到末尾端,增加幼儿的胆量,同时让幼儿学习多样化的走法,并加上动作,这些游戏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但是在开展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教师要时刻兼顾幼儿的安全。
        二、设计游戏活动,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致
        由于幼儿正处于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走神的情况。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幼儿经常会出现对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内容难以全面接受和领悟的局面。


而游戏活动在教学当中的引入,其不仅很好地迎合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满足了幼儿在活动时的需要,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幼儿园固有的无趣的授课模式,有效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幼儿积极参与教师教学的兴致和动力。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当中,既要将幼儿活动的设计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趣味性十足的游戏活动,并因此来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有效地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动力。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活动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着重学习并了解《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故事,并让幼儿带着“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的问题来对对这一故事进行阅读,并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就本次活动的内容,组织幼儿展开一次角色饰演的游戏活动,通过幼儿扮演教材当中不同的动物,并依照教材内容来进行对话。当然,在本次活动当中,教师需要提醒幼儿注意把握青蛙是如何从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这一过程、一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等。借助此类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其不仅让幼儿对于《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故事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幼儿在角色饰演的过程中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致,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
        三、通过游戏增强幼儿的协调沟通能力
        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幼儿想和他人做游戏就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如此,他们就会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来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既愉悦了心情,同时还学会了约束自己,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现在大多数家庭都为独生子女,其中不足的一点就是他们普遍缺少同龄伙伴。而游戏却可以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谦让、解决纠纷等社会行为,弥补了这个不足。在幼儿游戏教学中,从增强幼儿协调沟通能力出发,一般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两大类。创造性游戏一般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这类游戏是从幼儿学习兴趣出发,游戏特色是让幼儿自主选择,不受外显规则的限制。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安排游戏环节、自由摆弄玩具材料,充分发表自己的情感,从而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游戏活动中的各种问题;规则性游戏一般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这类游戏是幼儿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幼儿个人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采用游戏形式开展幼儿教育的一种手段,主要是倡导一种愉快教学,是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的活动,让幼儿在愉悦的心情中参加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度和学习体验感,也能够提升幼儿在社交活动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阶段是学习与成长的基础阶段,十分重要。因此,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了解幼儿个性发展特点,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巧妙地利用教学辅助工具,真正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莉莉.新课改下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20(24):168.
[2]吴丽丽.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03):73.
[3]卢玉蓉.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8(04):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