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冯丽华
[导读] 数学这门学科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和问题模型,这些问题实际上很容易解释,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从生活的实际生产中派生出来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形成。因此,作为一名初级中学数学工作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激发和引导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我们必须探讨的话题。

冯丽华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民族中学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和问题模型,这些问题实际上很容易解释,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从生活的实际生产中派生出来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形成。因此,作为一名初级中学数学工作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激发和引导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我们必须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初中数学;思维;激发引导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210-01

        随着现代化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的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习、有创造力和求异思维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传统教学培养的人才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学生仅仅理解知识和会做题还远远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在平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学死知识和无用知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和引导?下文现在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思维的积极度
        初中数学不同于其他文科类的学科,它是一门十分需要学生们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钻研的学科,而不像文科那样都是以一些文化内容或是社会、政治、经济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的投入程度往往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而这钻研的深入度却常常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挂钩,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学生们对初中数学的讲课课堂有了浓厚的兴趣,当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或是课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才会对他们所感受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才会有动力去做一些数学疑问上的探讨。所以,教师们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借以提高他们思维的积极程度。
        二、创新教学技巧创设数学悬念,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力
        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经常总结一些实践中适合学生且对于数学教学有益的技巧,通过教学技巧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初中数学知识的奇妙,同时也要在适当的情况下设置合适的悬念,给学生以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问题。这样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是让数学知识、生活体验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验数学理解的窍门,也是因为数学曾经与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的原始头脑能够自然形成情境,帮助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例如,拱桥施工中圆拱、扇拱等知识的应用,黄金分割法在艺术和建筑中的应用,教学中两村之间打井的观察,如何使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时两村之间的距离和最短距离等。这些内容都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案例,可以充分开放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


通过在学生知识冲突中提出问题,引入新的课程,使学生有知识的期待,然后迅速,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探索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课堂上启发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刻苦钻研的课题中,实际上是真正激发学生的动力,教师的教学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提问、尝试”的过程中,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学生思维能力
        古人云:“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质疑常常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全对的。真理有其绝对性,又有其相对性,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其可推敲之处,鼓励学生大胆怀疑书本,引导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这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密切相关,教师应十分注重这点。
        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初中学生思想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形成阶段,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生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形象生动的展示数学问题,这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板书来开展教学有很大区别。因为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可以将很多数学知识借助图片、动画来向学生展示,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观察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因此可以更好的理解初中数学知识并对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起到烘托课堂教学氛围的功效,也能帮助教师将复杂的数学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以开展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例,在验证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验证定理中的相关内容,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条件,展示出图形中已知的边与角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直觉的观察和验证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同时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能否确定第三边相等,并借助测量工具来验证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这对于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很大帮助。
        结语:
        总之,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是新课改对教育者们所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加以改革与创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使其成为新一批符合社会与国家发展需求的栋梁之才,这也是每一位教育者对学生的美好希冀。
参考文献:
[1]刘玉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05):33-34.
[2]肖亮.基于元认知视角下初中数学前概念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1(05):11-13.
[3]林勋.重视逻辑推理  培养核心素养——基于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0):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