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李书成
[导读] 鉴于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导,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感悟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的热情,从而唤醒学生的内在需求,体会科学探究中的乐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李书成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红塔小学  636600
【摘要】鉴于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导,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感悟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的热情,从而唤醒学生的内在需求,体会科学探究中的乐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69-01

        引言
        如今,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教师和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的小学科学教师要想加强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的了解,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自主探究活动的实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加强小学生对具体科学知识的理解,为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基础。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指导效果不佳
        尽管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但教师仍需要积极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探究式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若教师完全放任学生进行自由的探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就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还会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相对而言,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较重、想象力丰富,很难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再加上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强,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探究式教学是适当的,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不适当的,他们对于这种开放式课堂无所适从,探究式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
        (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占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创新,也没有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不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发展和实践,更不能激发学生对小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还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科学课堂都缺乏了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以问题引领课堂,让自主探究更具驱动力
        问题是课堂探究的源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必须以一个个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通过一个个层次性的问题,将课堂探索逐步引向深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教师要从问题的设计入手,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比如,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化的情境为基础,利用学生熟悉的科学性小实验,生活中有关科学现象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感到科学探索的乐趣,能够利用科学性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展示科学的内在价值。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利用圆形泡泡工具吹出了大量泡泡,很多小学生都亲自体验过,课堂上他们感到无比兴奋,但藏在现象背后的科学性学生往往不清楚,这可以设计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泡泡?然后让学生拿出椭圆形、五角星形等不同形状的工具,让他们亲自实践,吹出大量泡泡,在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观察,能够看出气泡中绽放出各种不同光彩,此时,他们的好奇心便产生,于是产生更多的疑问,为什么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都是圆形的泡泡呢?在阳光下它们为什么产生艳丽的彩色?面对各种不同的问题,学生们探究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从被动到主动,提高课堂自主探索的质量。
        (二)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在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小学生不可能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来进行学习,而是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有效解决各类科学问题,积极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提升教师备课的针对性。以“水盐分离”这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各项因素将其全班学生划分为4—6人每组的小组,并引导学生自行选出小组长,教师在讲解完实验注意事项后,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实验:将浓盐水导入烧杯中,在将其放置于酒精灯上进行加热,使烧杯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提取出烧杯中剩下的盐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势必会立即寻求教师的帮助,此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先根据教材进行自行思考,若自己想不出答案再积极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待小组交流之后还未得出答案,再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不仅能有效节省实际的课堂教学时间,优化实验课堂教学,还能提升学生提问的针对性。同时还能使学生体会到食用盐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食物。
        (三)将课堂内探究向课外探索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仅仅依靠课堂内时间是不够的,开展丰富的课外探索活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课外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将课内研究延伸向课外,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结束语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就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自主探究活动的实施,明白和了解自主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和合理性,加强小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20(08):80-81.
[2]李迎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02):66-67.
[3]周海洋.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0):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