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育对乐感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李欣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志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秀人才。音乐教育不仅是文体类课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通过接触不同形式和种类的音乐,使学生的综合乐感得到提高,加强学生对音乐鉴赏能力。

李欣    浙师大附属义乌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志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秀人才。音乐教育不仅是文体类课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通过接触不同形式和种类的音乐,使学生的综合乐感得到提高,加强学生对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音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83-01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学校也在紧跟国家的步伐,抓紧对教学方式做一个全面的改革。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将从初中乐感培养和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方面进行阐述。
        一、加强教师引导
        教师是教学中主要知识传播者,也是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控制安排人员,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乐感,教师应发挥自身作用,对学生加强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增加练习方式,并提供相应指导,以此不断提升乐感。在具体进行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引导与鼓励,使其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中。大量心理学家有关研究表明,学校中教师对学生行为给予肯定、激励和赞赏时,学生会产生愉悦和积极情绪,甚至出现热情饱满、信心百倍状态,主动投入到学习环节中。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可主动发挥自身能动性和创新思维作用,教师需要利用鼓励方式,促使是积极参与学习、探究以及大胆创新,同时利于培养学生创作和实践能力,这对培养学生乐感具有良好效果。其次,利用多种教学工具或现代化先进教学技术,为学生营造适合音乐练习的氛围和条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乐感。再次,课前应制定有计划的科学训练方式,全部训练内容围绕唱与听展开,并将课上和课下,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最后,教学引导环节中应提升对学生不同特点掌握程度,实施针对性指导和鼓励,如对性格内向学生,鼓励并支持其参加大合唱比赛,对于性格外向学生应指导并为其提供参加独唱或独奏比赛机会,为其节奏感培养创造条件。
        二、结合学生兴趣适当引入流行歌曲
        他们对初中初期流行音乐最感兴趣。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相比,具有清晰、快速的节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流行音乐和词语感受到作家的丰富性。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流行音乐,利用流行音乐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应用于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更加有效,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流行音乐是表面化和易懂特性的组合,使学生更容易感受和认识音乐的美。伴随着流行音乐的热,学生们也保持着高度热情的学习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知情的。从第一学年的7年级开始,题为“在祖国歌唱”的时候,老师们必须把学生们带到空中唱歌,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情感,通过唱歌来教育学生家长主义。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先播放关于自己祖国的流行歌曲,例如b .与电影《我和我的国家》同名的交响乐。这首歌改变了红曲的传统方法,老师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示原创歌曲和翻唱歌曲,让学生思考哪首歌更好,为什么学生感受到同一首歌的不同情感。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将《唱祖国》引入教科书,让学生们对不同歌曲进行比较,让学生们明白,这两首歌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但实质上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情操。
        三、营造画面感,“视听”结合
        从某个层面来讲,音乐的教与学其实是很无聊的,而唱歌或者练习都是枯燥无味的,同时也是很艰苦的。大多数时候我们进行训练都得保持同一个声调,保持同一种音色,并不像唱歌那样变化多端,如此一来,如果没有别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训练来说就会十分不利。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学缺乏趣味性和缺乏创新的问题,我想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发出更多的、具有具体教学意义的方式,并尝试将其投入实际教学中。如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搜索相应的歌唱视频或者有关的其他视频,给学生呈现出一个场景,让他们能够实际地看到,达到以视觉带动听觉进行学习的目的。并且,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共享其他学校的教学资源,用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来刺激学生,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效果。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一些线上的歌唱比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如此一来,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将会主动起来,将会自主地去补充各方面欠缺的知识,主动学习对其乐感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各方面的恶补也对鉴赏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作用。例如,在进行《岁月回声》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寻找一些红色经典影视让学生欣赏,而影视中最好是包含了学生要学习的歌曲,这样有画面、有感情地进行欣赏,比通过想象、猜测来得要具体。同时,在观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作者及其创作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感情的把握,从而更好地融入音乐中去。
        四、创设音乐学习情境
        初中阶段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尚未完全发展,音乐方面的整体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学生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喜好,设置合理、难易事宜、可视化的音乐情境,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可触摸和可见音乐情境,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真实魅力,利于培养学生音乐乐感,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初中音乐《念奴娇赤壁怀古》、《流水》两首古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准备古琴作为音乐教学工具,课前进行古琴演奏,帮助学生近距离感受古琴乐器魅力。然后使用多媒体播放朗诵北宋诗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片段视频,设置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的热情与豪放,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然后带领学生赏析音乐,并将其介绍古琴构造、历史沿革、使用技巧等,从而让学生在情境感受和知识了解中提升乐感。
        五、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师不仅要提高认知能力和音乐体验,还要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更频繁地与他们交流互动,在音乐学习中发挥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分析,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分析后回答两个问题:感觉最深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你在这里如此深入地交流和互动以解释你对音乐的理解和感觉。这样,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的质量和相互作用。
        结束语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未来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的音乐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开发出更多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于水清.初中音乐乐感培养探究[J].科普童话,2019(47):90.
[2]朱莲.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乐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9(47):99.
[3]徐新宇.浅谈初中音乐教育对乐感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21):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