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刘国琴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刘国琴
[导读]

刘国琴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一小学  5630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50-01

        数学文化从狭义上讲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上说指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呢?首先,《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可见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史,所以数学教学不能单单是教知识和技能。其次,数学以一种文化的姿态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品质,丰富着人类的精神世界。精妙绝伦的数学思想方法、勇于探索的数学精神、求真务实的数学品格,对于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人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再次,渗透数学文化,可以使数学习更有乐趣,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更丰富,还可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渊源。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么,怎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呢?通过自己的实践,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供大家一起探讨。
        一、在课中渗透数学文化。
        人教版数学每一册教科书都编排了“你知道吗”,“数学游戏”,“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你知道吗”往往呈现的是数学的一些数学史料。比如一年级学完《认识钟表》一课后,就有一个“你知道吗?”的编排,呈现的是古代计时的方法。古人是用日晷进行计时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动画演示,日晷的计时原理,原来是通过太阳的转动,使日晷上指针的影子转动进行计时的。并且还可以展示古代其他的计时工具,让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一些认识。课后,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查阅钟表的发展使,让学生对钟表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数学游戏”中,一般编排的是趣味题目,通过游戏式的练习,可启迪学生心智,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数学与生活中,也渗透着浓浓的文化,比如三年级的“生活中的数学”升国旗的情景,我们就可以渗透国旗法,还可以开给孩子们讲述我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是由谁设计的,五颗星星代表什么。为什么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和降国旗的时间不一样呢?通过学生去查阅,会了解很多国旗背后的文化和常识。
        每一册书中都有文化的渗透点,内容丰富,用好了这些资源,可让学生了解众多的数学文化知识,只是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挖掘者。
        二、在读中渗透数学文化
        邵光华教授在他的容忽《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一文中说到: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说明数学阅读是不可忽视的能力。



        在数学阅读中,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了解相关的数学文化。数学阅读的书籍丰富,有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读物。低年级,可以让孩子们阅读数学绘本故事,数学童话故事(低年级版),在故事中不知不觉了解数学数的演变过程,经典的数学问题。中年级,可让学生阅读数学童话故事,在阅读中明白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历程。高年级,可让学生阅读《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万花筒》。通过阅读数学家的故事,可让学生知道每一位数学家在那个领域做出了什么贡献,同时这些数学家的求索的精神也会感染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三、在习中渗透数学文化
        古人是充满智慧的,他们发现了数学的奥秘,通过探索,推进了数学的发展。每一道经典的数学题目,就是伟大的古代数学家留给我们的瑰宝。最为经典的要数“鸡兔同笼”问题,每上到这个内容时,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今有雉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脚,问雉兔各几何?”,当用文言文呈现题目,让孩子们摇头晃脑读题时,感觉自己已经穿越到了古代。在探究算法上,往往教学假设法和方程两种方法,回过去看看古人的解题方法,古人竟然用了抬脚法。
        一只鸡抬一只脚,一只兔抬两只脚:94÷2-35=12只兔,35-12=23只鸡。
        鸡和兔都抬两只脚:94-35×2=24只兔脚。24÷2=12只兔。
        这种方法不得不说,更直观,更简单,容易理解,古人的智慧真让人惊叹。我们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查阅,这道题出自哪本书?作者是谁?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蕴含含数学文化的经典他题目还有许多,如“和尚分馒头”,“牛吃草”问题,“幻方问题”等等,都能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探索巧妙的解题方法,了解更多的古代数学文化。
        四、在玩中渗透数学文化。
        玩也是一种学习,古人发明了很多益智玩具,如七巧板,华容道等,魔方等等。低年级同学,应鼓励多玩七巧板。七块板,可以拼出1600多种图案,变化万千,奇妙无穷。高年级学生尤其喜爱魔方,在玩魔方的过程中,学生要记住大量的公式,并且配合手的协调,熟练,才能把魔方玩儿好。通过玩魔方,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力和思维品质。从中还可魔方的发明者是谁?比赛的时间和规则是怎样的。华容道是古老的中国民间益智游戏,由于变化多端、所以让人百玩。让学生玩华容道,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了解华容道游戏中隐藏的是故事。七巧板,九连环也是我国的经典玩具,让在玩玩具中,不知不觉去了解中国数学博大精深的文化。
        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对于我来说,才刚刚起步,我想数学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课程。我们应该在课中适时,适度渗透数学文化,当有一天,我们的学生从事的工作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但留在他们脑海里面的数学思考的方法,一幅幅美丽的数学故事画面,一次次有趣的数学游戏,能让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感受我们的数学,就是这些永不褪色的数学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数学文化》(交叉学科)
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J数学通报》1999年第十期
《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