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习惯养成教育之思 王荣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王荣
[导读] 小学时期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计算习惯的一个基础与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遵循学生内在学习规律,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计算方面的难题,并通过纠正学生的不良计算习惯,让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好的计算习惯无法在朝夕之间形成,于是教师需要将习惯培养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并发挥自身的辅助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最终在师生的双向配合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为

王荣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永安小学  233100
【摘要】小学时期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计算习惯的一个基础与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遵循学生内在学习规律,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计算方面的难题,并通过纠正学生的不良计算习惯,让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好的计算习惯无法在朝夕之间形成,于是教师需要将习惯培养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并发挥自身的辅助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最终在师生的双向配合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习惯养成;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54-01

        引言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很高、但认知能力不足,很少会有复习或温习所学内容的习惯。在小学数学的基础学习阶段,老师应该重视小学数学习惯养成教育,让小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驱使下的学习到原有认知角度中没有认识到的知识以及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老师对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起到良好的积极促进效果,在数学课堂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一、教师言传身教,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根据现在的教师观念来看,学生的很多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是从老师身上学来的。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对于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来说,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对自身教学的重视,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时应该注意方法合理,在做题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思考,提高学生对认真审题的重视程度,在教师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同时,也要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保持身体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仔细审题的重要性,如果审题不认真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可以给学生举例分析,以此来激励学生对审题的重视程度,使其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相信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也会加强自己对审题的重视程度,审题的质量得到提高,更好地促进学生审题习惯的养成,帮助接下来的数学学习。



        二、习惯养成教育合理安排数学课堂时间
        小学数学复习课不同于数学知识新课,学生对于知识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老师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对复习时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才能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质量。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由于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要对学生进行不同教育程度上的区分,如部分小学生在性格心性上比较顽皮,在数学学习中容易犯一些粗心大意的毛病,但在知识掌握上较好,就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教育;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则需要在知识的讲解和回顾上多下功夫。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很容易出现习惯性错误,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做到有区别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会犯的典型错误则应该重点进行强调。老师在复习内容上要做到较为灵活的变动,不能只知一味死板地进行知识的重复。教书即是育人,对于学生中掌握较好的部分同学,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而掌握不好的同学也要予以多加注意和关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针对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不够牢靠的地方,老师可以根据在同学们作业出现错误次数最多的地方进行重点标识讲解,增加对于易错点、易混淆点的记忆。在纠正错题的基础上对复习内容进行调整,从而在复习时间上做到合理安排。
        三、营造教学情境,增强计算兴趣
        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相对乏味的一部分,这一情况的存在让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动力,自然也无法让学生的计算习惯得到有效培养。计算兴趣是学生计算习惯养成的基础与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这一驱动力就会在计算方法的学习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方面产生抵触情绪,为习惯培养与教学训练带来较大难度。为改变这一情况,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进行分析,积极引入情境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督促学生加强计算习惯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为了增强学生参与问题解答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主动计算的内在需要,教师就可以营造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学生提供投入计算学习的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也是符合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做题方法,还可以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这种审题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局限在数学学科中,对于其他学科是同样的,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对学生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益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格外重视起来,采用正确恰当的审题方法引导帮助学生,进而促进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孟宪荣.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养成教育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991-993.
[2]汪国栋.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当代家庭教育,2018(10):125.
[3]张梅真.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上),2018(11):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