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学习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李桂兰
[导读] 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推动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素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依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导致了学生无法正确认知阅读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不断对阅读教学进行改变与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构建出阅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

李桂兰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城关第一小学  465550
【摘要】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推动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素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依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导致了学生无法正确认知阅读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不断对阅读教学进行改变与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构建出阅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67-01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随着新型教学理念的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这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教学工程,其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涉及诸多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各种教学因素的整合与协调,并通过相应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在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并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素养,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性,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塑造良好阅读意识为目标,对教学手段和内容进行优化和创新。
        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从课文题目、内容以及写作思想中可以发现,这一单元主要以“父母亲情”为主题,因此,教师在开展本单元阅读教学前,应该先明确“通过课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亲情意识”的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阅读教学内容和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例如,结合时代发展背景,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地震来临时的真实影像资料,使学生从视听层面真切地感受到地震来临时的惊慌与恐惧,营造出逼真的阅读情境。当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投影仪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以下类型图片:“一双布满泥土和血渍的手”“地震后的建筑废墟”“父亲跪地边刨土边向警察哀求的场景”“衣衫褴褛的父子在废墟前紧紧相拥的画面”等,通过将视觉感官与阅读思维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感悟,使其更真切地从课文阅读过程中,感悟到“父母亲情”的伟大,从而形成良好的亲情意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入“单元整体教学法”,将阅读教学理念从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转变为“单元整体教学”,在完成《地震中的父与子》的阅读教学之际,通过“我们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那母爱是否同样伟大呢?”和“生活中他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我们的爱呢?”等问题,将单元课文进行串联,既为学生明确了本单元阅读教学的线索与目标,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后续阅读兴趣,为提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调动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内容时,觉得有很大的难度,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紧跟教育改革趋势,将合作学习策略与多媒体教学法进行结合,使小学语文阅读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法与合作学习策略相融合,是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能够使语文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能满足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中搜索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资料,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讨论,不仅能够让小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且能加深小学生的学习印象。
        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策略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从网络上查找与雷锋精神相关的好人好事的视频,要求小学生将课文与视频内容相结合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出本篇文章的思想感情等。利用网络上的相关视频,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建阅读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是作者的实际经历或者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但是由于其中的知识内容涵盖面相对来说比较广,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不能真切体会到其中的情境,阅读效果自然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师创建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置身于其中进行体验,阅读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与感知能力。
        例如,在进行《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备课环节中搜集到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及视频等资料,并且将这些进行了整合,制作成了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威尼斯独特的景象图片,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等,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学生纷纷被其中独特的景色深深吸引着。然后,我又出示了有关于威尼斯船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服装特点,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等,更加全面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章,这时候学生就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有效强化了学生自身的阅读情感与感悟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阅读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课堂评价的合理运用,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晓君.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7):58.
[2]唐努尔•热合木拜.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拓展阅读教学策略[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3]王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运用探究[J].读写算,2018(32):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