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李琼波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李琼波
[导读]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对立德树人理念的把握,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突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小学生日后成长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小学德育教育发展,要把握立德树人理念内涵,对传统德育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以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供相关

李琼波   湖南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珍珠山小学  414000
【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对立德树人理念的把握,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突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小学生日后成长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小学德育教育发展,要把握立德树人理念内涵,对传统德育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以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29-01

        引言
        就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而言,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次,德育工作在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此之外,其也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但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而言,其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加强教学理念转变,突出立德为先
        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小学生教育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如何做好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成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进行小学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做好把握,突出立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弘扬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德行。通过将立德放在首位,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小学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注重对小学生的成长及发展环境做好针对性把握,突出立德教育的重要性。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小学生辩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引导小学生知道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负能量”,使小学生对是非曲直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能够明白是非。通过把握立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使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加强教书和育人进行结合,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为小学生日后的成长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班主任除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外,其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简单来讲,对于日常行为表现较好的同学和行为较为散漫的学生,班主任应当采取不同的衡量标准以及激励策略。对于前者,班主任应当给其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如班级秩序的维持、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等,从而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


在学生们较为优秀的完成了相应任务后,班主任可对其进行充分的激励与鼓励,以肯定其为班集体做出的贡献。而针对后者,班主任可为其指定一些较易完成的目标。如上课时积极发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作业等。只要其完成了此类指定任务,班主任便需对其予以表扬,从而肯定学生的进步,激发其努力向上的热情与决心。
        三、加强团队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分不开的。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加之激励的有效措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手,注重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团结合作是不可忽视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班主任可以抓住这一视角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比如:班主任可以拟定一个德育相关的课题,将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班主任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使学生们充分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可以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比赛,使学生自由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一组,班主任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学生勇往直前。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
        四、德育融入实践活动
        德育融入实践活动就是要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品德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在现代教育指导下保持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理解,发挥学生活动主体的作用,班主任在各项活动中引导并指导学生,鼓励乐于参与的学生,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先给他们讲授一些爱国的理论知识,当学生对爱国主义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后,可以带领他们去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历史博物馆中可请博物馆内的讲解人员,给学生讲解博物馆中的一些重要的物品,让学生知道这些物品的来历,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用过的水壶、红缨枪等物品,经过讲解学生就会对这些物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把这些物品和真实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让他们去了解现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去了解革命先烈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进而使学生的心底产生油然而生的敬意。这样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就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德育教育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所以作为小学生班主任责任重大,班主任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科学的实施激励政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志雄.浅谈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J].知识文库,2020(15):74-75.
[2]刘新梅.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35.
[3]叶海花.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