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刘惠
[导读] 小学高年级学生只有具备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才能顺利实现小升初的过渡和跨越。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学生习作能力需要迅速提升的黄金阶段,彻底改变学生言之无物与惧怕写作文的现状,积极调动学生对习作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探索下,学生会逐渐变得乐于写作。

刘惠   吉林省延吉市北山小学  133000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只有具备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才能顺利实现小升初的过渡和跨越。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学生习作能力需要迅速提升的黄金阶段,彻底改变学生言之无物与惧怕写作文的现状,积极调动学生对习作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探索下,学生会逐渐变得乐于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51-01

        引言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写作能力的提升对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写作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比较低,还需要不断改进习作教学模式方法。笔者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习作教学成效的对策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方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始终采用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通常都是教师根据写作教材,讲解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写作体裁等。又或者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接着,教师给定写作任务,学生自主完成写作。这样的写作课堂毫无生气,当然,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不浓厚,从而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单一的写作教学方法,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使得学生慢慢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最终影响到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二)缺乏写作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多偏向于结果导向,即相对看重学生的成绩、写作语法、语言的通顺程度及写作字数等,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标准基本上会提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学生在日常习作中,缺乏对习作的兴趣,一贯按照习作标准或教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不能自由发挥,不能尽情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观点。
        二、语文习作教学实施的对策
        (一)注意素材的积累
        学会正确使用词语以及掌握基本文章结构只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还要学会如何丰富文章的内容。这就涉及素材的积累。从总体上来说,语文作文的素材主要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类就是词语的积累,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础,意思相同的一句话利用不同的词语就行叙述,其表达的效果差异巨大。另一方面就是故事典籍以及诗句的积累,这些素材对于完善主体思想以及补充论点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而想要完成作文素材的积累工作,教师就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技巧。首先,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发散性的阅读拓展,按照作者、年代、类型等线索为学生们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其次,教师可以定期举办阅读会,通过朗读以及赏析的方式来推荐一些好的读物或者诗词。最后,可以用假期的时间布置一些阅读任务,用一个月的时间去阅读一些中短篇世界名著,比如《小王子》《鲁滨逊漂流记》等,让小学生们领略名著的魅力。


比如说在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们根据已经给定的开头来完成对于一位小伙伴的需求,要求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这位小伙伴的特点。这道练习题属于半命题作文,由于已经给定了大体的方向,因此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想要在题目的立意上寻找闪光点比较困难,因此要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华丽的词语来提升文章的质量,同时在描写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古诗或者是典故来对事件进行初步概括。比如说在描写小伙伴勇于冒险精神的时候,可以引用古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望岳》,运用这句诗来总结小伙伴的冒险精神十分贴切,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体现出自己良好的语文功底。
        (二)开放思路,合理利用、发掘身边的教育途径
        学生在作文写作中需要开放思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维也需要开放创新。在教学方式的探索上要讲求实用主义,结合对教学效果的构想来展开教学方式的探究,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教师会有越来越多的思路和对策。写生在写作时常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就是因为缺少对情景的想象构造,缺少对事物发展的逻辑构想,那么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一种良好的方式,一种是现实中的情景,一种是文字描述类的情景构建。如同带领美术生出门写生一样,语文教师也能带领学生通过观察人和物进行即时创作,这样写作的好处是学生有现实的依据,不怕没素材,但要注重表达的方式,记录的方式,现实中的对话和文学创作还是有差异的。文字构建的情景培养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情景描述中可以给出开头,也可以给出结尾,中间的大段留白是学生大胆创作的空间,学生可尽情发挥想象和联想,构建自己的逻辑,找到写作的感觉。利用当下的网络媒体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手段。网络视频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的资源,风景人文纪录片、时事新闻片段、社会奇人轶事、热议话题等,并且学生在生活中也常接触到这样的资源。教师把富有讨论和创作空间的视频等素材展现给学生,比文字叙述的作文题目更加有吸引力和活力,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同时写作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能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平时接触观看的一切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更加注重对事物的感受和描述,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语文写作训练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相关的调查数据中了解到,那些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学生,往往都特别擅长写作。为此,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当老师给定一个写作课题即《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时,教师不要着急立刻让学生写作,而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认真观察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并将这些小动物的特征都一一总结出来。只有学生完成了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在写作中才能做到条理清晰。在写作训练活动中,教师有时候会用语言的形式描述一些事情,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老师的描述,这种方式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鉴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训练,这样做会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还能强化学生的真实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成效,需要教师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注重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运用多样化习作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加强对学生习作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习惯与能力,才能使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全面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蔡巧仪.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1):230-231.
[2]刘海琴.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作家天地,2019(22):67-68.
[3]张奇.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外语文,2018(27):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