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王军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王军
[导读] 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都承担着教授学生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精神的巨大作用,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相关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对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这样才能为古诗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而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王军   平昌县鹿鸣小学  四川  平昌  636400
【摘要】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都承担着教授学生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精神的巨大作用,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相关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对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这样才能为古诗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而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25-01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不具备成熟的思维能力,所以其在古诗词情感和内涵的理解方面将会存在较大的困难,进而导致古诗词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的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美好的古诗词意境,调动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为学生培养出完善的学习能力,以便为其综合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力。
        1、古诗词教学中加强情境代入感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采用语言描述,或是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物引导学生对要学习的古诗词进行联想思考,基于古诗词中描述的内容和流露出的情感进行深层分析,从而达到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目的。采用这一系列方法的目的都是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跳跃式引导,使之融入古诗词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有众多自然事物的描写,如鸟啼、风、雨等,作者用这些天地间的普通事物描绘了一幅不可多得的春意盎然图,最后用一句“花落知多少”来表露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将此种优美的意境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境遇与经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描述对所学诗词产生更加强烈的理解与感受,且自身融入作者所表达的情境中。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强烈的代入感,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学习能力。
        2、积极做好古诗词教学的情境优化
        教学课堂中的情境优化是诗词自身的美感所赋予的。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语言大部分不是很复杂,且诗词都具有强烈的空间画面感,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描述对古诗词的情境进行渲染,以帮助学生达到对抽象和形象对比认识的透彻理解和对古诗词更加真实的渗透性理解。比如,在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的授课过程中,由于诗人的表现非常有气概、连续性,教师便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全诗进行整合教学,将整首诗的意境描述为频繁战争中人民苦不堪言的画面。诗人运用了多种手法将宏伟的场面与激昂的感情融合在一起,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人民希望和平和克敌制胜的强烈愿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诗中的画面和情境展示给学生,也可适当增加符合诗境的音乐,为学生的理解增加真实感,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明确的教学任务,如字、句的理解与学习,教师可以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后提出相关问题,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并由小组代表发言,表达组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见解,调动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双管齐下,效果往往是令人惊喜的。
        3、采取合适方法顺利的开展情境
        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感官练习和直觉培养。感官包括听、看等基本能力,通过训练提升感官的灵敏度,可以更加细腻地发现世界隐藏的美丽,为他们日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埋下伏笔。直觉的培养是一种启蒙教育,目的在于学生能透过敏锐地观察一些物体与画面,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将理性和感性完美融合,学生才能进一步提升和发展自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多引用一些贴合大自然的诗词,利用情境的展开来帮助学生培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比如骆宾王的《咏鹅》,诗人融入大量色彩,对鹅进行了细致又形象的描写,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在阅读后基本可以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境,也可深层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课堂时间多用于培养学生的感官敏锐度,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不断进步与成长。
        4、逐渐的升华情境内涵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而其并不能对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境拥有深刻的理解,为此,相关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或手段,积极的将古诗词教学“情境”转变为“意境”,进而通过意境魅力的感染,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古诗词学习中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全面体会诗人在诗词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又可以推动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想象能力提升,从而为真正的学懂古诗词做出良好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乃是新课改环境下的必然趋势,其能帮助教师构建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这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加强带来了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赵芬.传播力研究.2020(11)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与教学艺术的融合[J].刘裕伟.华夏教师.2018(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