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谢海霞
[导读] 数学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求知探索,在数学学习中强化基础知识,拓展数学思维,在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所以,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谢海霞   五峰傅家堰中小学  443406
【摘要】数学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求知探索,在数学学习中强化基础知识,拓展数学思维,在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所以,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88-01

        引言
        学生学习兴趣高低直接关乎教学质量,所以,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然而,现实状况是,部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状态不理想,对数学学科没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这样就很难推动教学活动有序展开。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将兴趣教学法引入课堂活动中来。此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参与,教学效果也会非常显著。
        一、小组议论,点燃学生的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议论引导的方法,发挥议论的最大价值,并且让相同学力之间的学生能够在同质分组的基础上提升思维能力。在实际中,参加过小组议论的学生在议论的过程中的观点是:就有理数来说是可以用分数表达的,但是还会有一个不能用分数表达的数,那么这个数就叫做无理数。但是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学习无理数这样系统的数学知识,但是基本上对无理数有了初步认识,这就说明有效的自主学习以后就可以展开有效的议论,实现学生数学推理的有效性。基于此,数学概念的形成和认识都对学生数学概念思维的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但是对于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学生而言却对心理有较大的挑战,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在一进入初中阶段就觉得数学学习很难,那么在日后数学学习上都会排斥和害怕。
        例如,在教“相似形”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有组织的展开群体议论,就会在教学环节导入一些设计好的情境,首先是提出问题“以朱庄小学的数学兴趣小组准备测量操场上的旗杆高度为例,上午九点钟学生测量的旗杆在太阳下的影子长度是15米,测量学生的身高是1.4米,测量学生在太阳下的影子长度是3.5米,以此类推你能测出旗杆的实际高度吗?”教师设计的这个情景富有强烈的生活化色彩,在学生的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是就是校园、旗杆、影子等常见元素,知道测量学生的影子长度和实际身高,但是旗杆的真实高度计算也是相当困难的,这就会激发学生的议论思维。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设计的情境问题还和教学内容有关系,并且融入了相似比和比例的概念,学生在议论的时候不但可以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些认识,还能拉近知识和学生经验的距离,对学生在议论中的思路和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二、媒体情境,培养兴趣
        媒体情境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新颖且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同时也是情境教学法的集中体现。而将其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所产生的枯燥性,并且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创造出一种富有情绪色彩且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可谓是“一举多得”。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来巧设有效的媒体情境,以让学生能够在此情境中切身感受和体验到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所带来的种种乐趣,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热情,达到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与目标。
        如在教学《三视图》这一课时,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会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创设媒体情境),即,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物体的图像和物体的投影,并以谈话的方式向学生说出:“同学们,屏幕中所显示的三幅图描述的是同一个物体吗?为何会不一样呢?(回答正确有奖励哦!)”以此来有效集中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我再打开课前精心设计的PPT课件,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其视觉上一定冲击力,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我再结合PPT课件内容与教材内容为学生详细讲解本节内容,即,三视图的概念和三视图中位置及各部分之间大小的对应关系,以及三视图的绘制方法等,进而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为高效且趣味横生
        三、从生活出发,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渴求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的利用愉快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更好的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不过,如果教师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述,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喜爱而且,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反感,对教学效率也会造成影响。在愉快教学法的帮助下,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合理的设置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中找到愉快的感觉,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数学知识,对活跃学生数学思维具有着推进作用。
        例如,在初中数学“积的乘方”的课题中,教师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愉快教学法,组织学生做生活游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生活中应用到数学知识的一些故事进行情景再现。教师要求一名学生作为家长,一名学生作为孩子,另一名学生作为超市的收银员。家长带领孩子在超市购买了a本笔记本,并又又购买了b个铅笔,由于铅笔与笔记本的价格相同,以此记作n,最终在收银中,收银员给出了最终的价格,由于价格出现计算错误,而后教师则对教学内容景象详细的讲解,由于学生在观看同学进行表演,也不太了解,为什么价格出现错误,所以,使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而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后,最终了解到了积的乘方算法,而后,教师对学生提问:“同学们,以上表演者表演地好不好?”同学们欢呼雀跃地表示好。通过良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懂得了如果进行积的乘方计算方式,并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思考,从而活跃了自己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兴趣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对所讲解的内容兴趣不高,这样就会拉低整体教学实效性。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教师,要想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将兴趣教学法灵活运用在课堂活动中,此教学法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一来,既能发挥兴趣教学法最大的作用和价值,也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且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马军成.快乐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14):56.
[2]毛雅娴.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9(10):31.
[3]仇红忠.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8(3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