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杨娟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杨娟
[导读] 教育的本质在教导学生进行更好的自我思维、自我素养的建设。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国学的主要展现模式,是我国教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教育启蒙、思维建设、核心能力建设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的学习能够较好的帮助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将核心素养的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渗透和展现。

杨娟  陕西省彬州市紫薇小学  713500
【摘要】教育的本质在教导学生进行更好的自我思维、自我素养的建设。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国学的主要展现模式,是我国教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教育启蒙、思维建设、核心能力建设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的学习能够较好的帮助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将核心素养的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渗透和展现。
【关键词】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02-02

        引言:新世纪以来,在政治、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充分的知识层面的完全教学还需要加强精神层面的教学,例如,核心素养教学。在过去,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多的停留在表面化的读写背诵,对于小学生来说,固态模式的学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建设,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更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的升华。核心素养教学是以小学语文学科为基础,展开的一种思维化的、创新化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原有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进行一定的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转变思维,主动的将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由原来的教育者转化为现在的受教育者,同时需要转变课堂形式,拓展课堂的开放性特点,不断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教育理念的展现
        伴随着教育过程的不断深化,教育专家开始不断认识到仅仅用教导学生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日益丰富的小学生所处的日益丰富的文化世界,因此,教育形式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培养过程的科学化,是推动国家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教育探索发现学生的生长与其心理发展具有较大的关联,因此,现代教学过程需要更多的从小学生的心理方面入手,并通过学科的特点,充分引导学生完成自我综合能力建设。需要注意的是,从小学语文教学入手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是一项单一的教学工作,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自我思维的建设、道德品质的建设、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利用教学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目的,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重要知识能力的获得,还能不断完善自身的沟通能力。将核心素养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是对教育形式的重要突破,学生不再简单的因为学习文化知识而学习,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丰富化的特点,对于学生的适应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
        (一)目标性分析
        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课程更加具有实用性特点,对于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原有的教学形式更多地注重知识本身的教学,这是由于过去的社会环境较为单一,小学的心理建设较为单一,导致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的心理建设重视程度不足。但是伴随着社会形式的不断复杂,小学生的心理建设逐渐复杂化,对于教育的需求也不断上涨。核心素养更多地偏向于学生的心理建设,对于现阶段的教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课程作为培养人文情感和思想文化的重要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与核心素养之间具有较高的同向性特点,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是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性。
        (二)价值取向的特点分析
        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帮助其完成知识构建的重要基础,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小学语文教学使得学生有了课外拓展的能力,是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个人价值观的根本。因此,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学是人的心理建设的重要过程,与养成核心素养之间具有较为明确的同向性价值取向。
        (三)基本要求分析
        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较低,主要是围绕汉字的认识、阅读能力的获得、写作能力的展现以及基本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等。


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对以上基本能力的充分的拓展延伸,使得学生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不断拓展自身技能、深化知识内涵。因此,语文学习范围对于核心素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核心素养养成的基本要求。
        三、实践分析
        (一)应用多元教学手段,激发思维建设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单向的教学形式,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充分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建设。[1]由于核心素养的渗透,原有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应该进行相应的改变。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一个思维极其活跃的阶段,教师应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思维建设,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思考。
        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文章内容展开引导。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文章讲述的具体事件,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育平等和思想自由。而后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讨论:问题一:狼牙山五壮士进入狼牙山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二:是什么促使狼牙山五壮士放弃了追上大部队的机会,转而进入到狼牙山?问题三:为什么说狼牙山五壮士的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问题四: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对狼牙山五壮士说的?问题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性的思考,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
        (二)创新性展现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新型教学目标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手段、核心素养也应该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想要在小学阶段完成有效地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教师首先进行自我突破,进而不断展现出教育的创新性的特点。同时,在教学要求提升的同时,教育资源也应该得到不断地优化,这一优化可以从教育材料、教育目标、教学形式上进行充分的展示。
        (三)充分应用多媒体手段
        二十一世纪以来,多媒体已经充分渗透到社会之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想要加强教学的吸引力和生动性,应该引入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推动核心素养的建设。[2]根据人类大脑性质的研究可知,人类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于图片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对于文字的敏感程度,多媒体的引入可以将图片、视频内容进行较好的展现。小学生的思维建设处于不完全状态,图片和视频的应用能够较好的帮助小学生突破思维困境。
        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到长征过程中,先辈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等作为红军长征途中所遭遇的具体的困境,对于现代人们来说,是利用交通工具可以简单前行的路途,但是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由于缺乏交通设施和食物补给,在这一过程中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通过视频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那个时代背景下先烈们为了国家而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引导小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精神的充分建设,是小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建设的重要形式,也是丰富小学生知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建设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基础,进行核心素养建设对于现代教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进行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变更,同时主动引导学生向着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前进。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类型的教学方式不断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梅.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8,000(004):77-78.
[2]高隆花.浅析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4(008):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