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金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宋家镇黄集小学 山东 德州 253511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现有的课堂和实验室,应该是广阔的。只有这样,学生的视野才能开阔,自然才是没有围墙的教室,农村的自然才特别真实,特别广阔,触手可及。学生们可以在他们每天生活的地方探索。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可以从自然资源、校园资源和社会资源三个方面进行开发和利用,以保证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73-01
新课标提出,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农村的教育资源, 带动学生与家长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坚持为学生提供安全、实用、经济、耐用的材料, 就能为科学探究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一、挖掘自然资源, 探究科学课程
虽然农村学生不能像城市学生那样参观科技馆,但他们有一个更大的科技馆,那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这位“老师”永远在他身边。他可以随时发现世界带来的新奇,让他在生活中学习科学。比如,在教学生学习二十四节气时,需要背诵二十四节气歌曲,让孩子更快、更直观地记住二十四节气。然而,笔者惊讶地发现,学生们不仅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而且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会出现什么现象。原来在这节课之前,他们已经有了节气前的概念。一位家中养木耳的学生告诉笔者, 如果春分前后打雷的话, 木耳就不会再长了。听到这个知识, 很多学生都觉得很神奇, 纷纷问笔者为什么, 其实笔者也不清楚, 于是笔者便分好小组, 由小组讨论, 猜想原因。有些天真的学生说, 打雷后那些木耳都吓得躲起来了;有些比较客观的学生就会说, 春雷后天气就会转暖, 暖和的气候不适宜木耳的生长……最后笔者让家中有木耳的学生回家进行长期观察, 验证是否打雷后, 木耳不会再长, 也有学生会回家问自己的父母, 从父母的口中获得答案。
二、巧用校园资源, 拓展科学课程
一般来说,学校的资源往往是最直观、最方便、最丰富的,从文字到工具。从实验室、图书馆到校园植物、气象观测点;从快乐农场到属于学生自己的科技角;从显微镜到望远镜观察宏观世界,学校无形的教育资源都是学校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不到的素材,在学校里也能找到。那么如何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呢?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学校信息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大更快捷的世界, 正如章鼎儿老师说的, “科技正在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我们的教育又该如何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三、开发社会资源, 拓宽课程渠道
如果科学教育只限于学校,那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我们的社会有许多资源需要开发。我们也可以在课后为我们的科学做一些补充和课程开发。每个学生的家里都必须有宝贵的资源可供发掘。科学课不局限于课堂,它应该属于社会。目前,扩容课程非常流行,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小的尝试。例如, “形状与结构”的学习,生活中的物体或自然存在, 或人工制成, 它们的形状与结构并非偶然, 而是反映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或表现了人的智慧。学生在学习了这个单元后, 经常会问:这个物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形状?对它有什么好处?一单元的课程是结束了, 但笔者觉得学生仍有研究的兴趣。隆宫是一个竹制品相当发达的村庄, 可以说家家户户总有一个是从事竹制品工作的, 于是他们从家里带来了竹筷子, 再加上笔者从学校旁边的竹制品加工坊拿了不少下脚料, 笔者提议:我们将这些筷子想办法做些什么吧?让它们变成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听了笔者的意见非常兴奋, 开始讨论着要做什么, 半年下来, 学生的成品或是半成品初见雏形:有位学生做了一张寝室中常见的高低床, 做完后这位学生还兴奋地告诉笔者, 他长大了要做一张一模一样的高低床, 上铺留给他弟弟睡。
有位女生做的是一辆自行车, 笔者逗趣地问:“你的自行车怎么没有脚踏板?”她不好意思地说忘了, 回去再补上。竹筷子没办法弯曲的, 她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如何做一个车轮子, 最后她想到把竹子表面那层皮剥下来, 弯曲做成轮子。例如, 在上“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时, 指导学生初识地形, 观察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该课是该单元起始课, 将会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 由于农村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狭窄, 大家对各种地形都并不了解, 如何解决好学生对该课的学习问题, 这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该课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活动内容:用橡皮泥捏一捏我们今天学习的5大地形, 没想到学生能够很快就掌握了5大地形, 捏得惟妙惟肖, 于是笔者产生了一个灵感:能不能搞个大工程, 做个大型的地形模型。
第一步是找制作的图纸, 预设新造了一条盘山公路, 把丘陵和盘山公路结合起来, 但事实上,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从没有过这样的经验, 做起来有些困难, 还是先从简单的开始, 做一个山地、丘陵、海洋、冰山……图纸画好了, 开始寻找材料, 学生提议, 可以用泥巴作为底料, 但当我们做了一半后发现, 泥巴干了就会裂开, 学生搬起来重的要命, 而且隆宫的泥巴属于红壤, 很难上色, 我们放弃用泥巴打底。利用一次买菜的机会, 笔者看到菜店外头放了许多装菜的泡沫盒子。对啊!泡沫质地轻, 而且肯定不会裂开!于是笔者问菜店老板要来一大把泡沫盒, 开始制作, 打好底之后外头糊上石膏, 晾干后涂上颜色, 几个模型就做好了, 看着这几个美丽的模型, 学生也是自信满满。
综上,科学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提供了便利。农村科学有时很丰富,有时也有一些缺陷。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与身边共同事物相关的简单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努力加以应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惜生命,积极参与资源环境保护,关注科技新发展。因此,虽然我们是农村小学,但我们应该努力为科学课程的全面发展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魏陈雄.农村小学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探索[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2,(3) :22~24.
[2]张兆福.谈农村乡土资源开发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J].甘肃教育,2014,(12):64.
[3]张小芹.整合农村科学课程资源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率[J].中华少年. 2019,(1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