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叙写——以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罗宇宙
[导读] 本文以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叙写为例,具体阐述在教学目标设计与叙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教师对待每一堂课,都应该严格依据课标、教材、学情认真叙写教学目标,明确必要起点和现实起点之间的差距,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罗宇宙   五峰傅家堰中小学  443406
【摘要】本文以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叙写为例,具体阐述在教学目标设计与叙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教师对待每一堂课,都应该严格依据课标、教材、学情认真叙写教学目标,明确必要起点和现实起点之间的差距,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叙写;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85-02

        引言
        教学目标是课堂实践的灵魂所在。在课堂实践之前,教学目标就如同整堂课的“施工图纸”,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则会变成一座引导航向的“灯塔”,在教学实践完结过后,教学目标又会成为检验课堂质量的“试金石”。无论是何种学科、何种课型,教学目标的设计叙写都是课堂实践的前提。
        但就当下教学现状来看,诸多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设计和叙写存在偏差,对于“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怎么去做”、“我们做到了么”这些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缺乏思考,对于教学目标设计与叙写的重要性缺乏重视,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试想,如果都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又如何解决怎样到达?如何判断是否到达呢?1
        一、教学目标设计和叙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例: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四课《尊重他人》的教学目标:
        1:体会、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一个人。
        2: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3: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从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诸多问题:
        1、学习目标叙写格式不规范
        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包括四个要素,即:
        (1)阐明教学对象
        (2)说明学习者应该做什么
        (3)说明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4)精准描述上述行为所需要达到的程度
        以上述学习目标的叙写为例,谁来知道?如何知道?如何评判知不知道?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均没有得到呈现。
        2、“假”、“大”、“空”的现象特别突出
        什么叫“知道”?何谓“理解”?由于这些概念较为模糊的动词存在,导致学习目标根本无法操作,更谈不上指导教学,取得教学的有效性了。
        3、重理论,轻情感
        教学目标中的知识能力实现及过程方法设置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绝不冲突的。上述学习目标的设置,离实现新课改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综上所述,在现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叙写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叙写缺乏依据。在撰写教学目标之前,没有对课标、教材和学情进行深入分析,而是将课程标准或者考试大纲中的相关要求照抄下来,又或者完全依靠主观想象,对书本内容的各个子目随意赋予教学目标。无论是书本知识的目标达成,抑或是情感态度层次的目标设置,均没有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2、目标叙写空泛化,缺乏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很多教师对于所教的内容和对象缺乏理性的分析,语言苍白、空洞,都是广而泛的内容,在教学过程既无法操作也无法实现。
        3、教学流程完全脱离教学设计。


很多教师至今仍然抱有“啃老本”的观念,自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环节灵活,课前不进行教学目标叙写或者上课完全脱离教学目标。
        二、符合学科要求和学情的教学目标叙写
        例: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做负责任的人》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价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上述教学目标,无论是目标叙写的各个要素,还是行为动词的精准化,都基本符合新课改和核心素养大背景下课堂的要求。
        具体来说,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叙写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
        根据核心素养大背景下课堂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叙写教学目标时,阶段目标一定要细化,行为动词务必要到位,在使用实现目标的相关动词时,应避免使用“知道”、“了解”等涵义较广的动词,而是尽量选用“说出”、“背诵”等行为动词来清晰地表述行为。
        附:学习目标行为动词参照表2
        层次 特征 行为动词
        识记 对信息的回忆 复述、背诵、回忆、描述、指明
        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 鉴别、解释、说明、选择、归纳
        应用 将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 应用、计算、示范、阐释、解决
        分析 知识分解,找出联系 分类、比较、对照、区别、评析
        评价 根据标准进行判断 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
        创造 知识重新组合 设计、提出、计划、编写、组织
        (二)内容精当,策略精准,评价精确。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叙写中,目标设定要以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为第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灵活处理阶段目标,但必须有质量要求。这一节课你要求学生做什么事?学生如何去做这些事?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完成了这些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
        (三)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无论是新课改还是符合核心素养大背景下的课堂,都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除却教师在教学流程的引导之外,更应该看每个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过程,每个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我们应当追求的是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为教学流程充当“指南针”
        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常思考自己“想教什么”而“实际教了什么”。教师应该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效果的差距,应该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执行力,既不能死板僵化,也切忌不可天马行空、脱离教学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设计和叙写教学目标时,必须要关注教学目标的有效度。通过大胆设想——谨慎分析——认真撰写——教学实践——反思提升——重复检验六个步骤,即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结果和目标设置的匹配度,抓牢教学目标设计和叙写的专业度,在自我发展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作者简介:罗宇宙,中学一级教师,思政专职教师,五峰县道德与法治学科工作室核心成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