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学环境下初中生物教与学创新策略 何松阳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何松阳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认识和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生物科学的认知和宣传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由于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安排,生物作为学科教材化被安排在初中和高中完成,作为初中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作为中考必考科目,又是新的课程,作为教师在教学上需要做出一系列举措来实施课程的教学。

何松阳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湾中学  山东  威海  264309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认识和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生物科学的认知和宣传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由于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安排,生物作为学科教材化被安排在初中和高中完成,作为初中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作为中考必考科目,又是新的课程,作为教师在教学上需要做出一系列举措来实施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新教学;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53-02

        1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
        新课标提出明确要求:“初中生物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學观念,创建有效教学策略以及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全面发展标准。”通过对要求解读,教师必须对生物课程教学有所创新,对生物教学理念有所改变,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们自主性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提高生物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全速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生物课程改革,人们对生物的认识业越来越重视,教师的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生物学科是一个多变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学习,共同把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上来。
        1.1对生物学科重视程度不够
        初一新生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在固有的语数外学习成长下,受习惯影响,上初中后,对生物学科认识不是很清楚,在老师引导下勉强进入学习状态。但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又产生了疑虑,认为生物就是背一背,记一记的事情,因为在父母这一辈,生物学科是不参加中考的,在生物学科建设上并没有作为重点学科对待。在这种传统理念的影响下,就被称为“副课”的生物漫不经心地被学生接受。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教师很难有效地开展生物教学,并对学生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缺乏兴趣,认为生物学习只是单纯地应付考试。但是通过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影响下,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所属父母业修订了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要求孩子加倍努力,作为重点学科来对待,生物满分已经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学生应付中考,迎合社会需求,满足自我抱负的愿望,成为一门新兴热门学科。
        1.2课堂气氛不活跃
        生物学科教学一开始比较乏味,无论在教学的什么阶段,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通过“灌输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师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感受往往被忽视,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我们可以借鉴别的学科,利用生物学科特点,分组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跃课堂气氛,把书本上的知识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寻追究的本领,让学生到校园外寻找动植物,搜集动植物进行分门别类,查阅相关资料,互相交流学习。
        1.3现代信息化教学缺乏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化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概念的讲解,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如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展现生命运动的特征及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明显不足,导致教学效率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另外,一些实验课程,书本上说了一大段,人家个别老师一个视频就把问题解决了,所以,教师可以采用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参加、参与到生物日常教学过程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体验感。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整体水平和学习状况有选择的进行优化性实验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发挥出自己在生物知识方面的学习特长。



        2疫情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2.1生物背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精心地设置生物背景导入环节,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学生间的差异,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13年的禽流感事件,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中震撼的数据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最终导入到课堂中来,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并且不作出解答,让学生们通过学习和互相交流沟通,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找出答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特别是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全球疫情战,的确“新冠”影响了这一代了,他们对新冠的认识和耳闻目染都是非常深刻的,激发这一代青年为之奋斗的决心,为人类在今后的疫情应对上储备大量人才。
        2.2以互动教学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这代人的天性,他们对事物的探究非常敏感,我们提出为什么,他们就解决为什么。况且,生物本身是隶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想要充分理解、消化、应用生物知识,学生们就必须要与大自然无限接近,在自然环境中去寻找,去探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的综合培训,便于学生们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各种生物概念和生物知识。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布置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生物样本,指导学生去搜集和整理,并完成教师交代的知识探究。例如,通过学习单元一中的第一章内容《我们周围的生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生物群体。比如猫、狗、花、大树等都是有生命的;书本、黑板、石头等都是没有生命的,从中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共性与主要类群,以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探究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并通过举生活当中的例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对生物课程产生好奇,引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升课堂的效果。
        2.3分层教学梯度作业,培养合作意识
        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特别是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和学习能力方面还是存在客观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顾及所有学生的感受,照顾个性化差异薄弱的学生,也要提升个性化比较强的孩子,不能千篇一律,在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变革,为了避免生物教学出现的失衡状况。教师需要客观认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一事实,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划分,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布置梯度化的课后作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通过不断变化的分层教学和逐渐弱化的梯度作业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均衡化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七年级《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一课时,可以依照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来把他们划分为几个小组,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学习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如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现实生活有关农民施肥的教学视频,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谈论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过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结合,促进了共同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科学的求知态度以及合作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生物学习效率。
        3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虽然侧重于基础性教育,但是生物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创新的有效平台。在新的环境下,要利用“疫情”背景下的生物知识进行教学,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利用有效的生物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物学科的价值与魅力。
参考文献:
[1]范康瑛.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5):1.
[2]易彬彬.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1 ,(010 ):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