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维导图 让习作教学有趣增效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周泉
[导读] 在小学学段的教学中,思维导图可有效帮助学生直观的找到学习重点,提升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在小学生习作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教学同样适用,小学生可通过思维导图清晰的找到写作思路,并有效提升其自身的习作效率。因此,如何正确的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习作教学,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深入探究的重要教学任务。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低年级习作教学为研究基础,探究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思维导图,让小学生习作学习更加有趣且高

周泉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一小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在小学学段的教学中,思维导图可有效帮助学生直观的找到学习重点,提升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在小学生习作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教学同样适用,小学生可通过思维导图清晰的找到写作思路,并有效提升其自身的习作效率。因此,如何正确的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习作教学,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深入探究的重要教学任务。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低年级习作教学为研究基础,探究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思维导图,让小学生习作学习更加有趣且高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56-01

        前言:在小学低年级的习作课程中,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到作文写作这一领域,且其年龄较小,生活阅历相对比较匮乏。因此,在小学习作作品中,内容混乱、作文结构不清晰、语言表达苍白等“流水账”形式的习作屡见不鲜。亦是现阶段造成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难点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过程中,可帮助学生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有效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逻辑思维,将其写作思路进行清晰的整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基础习作水平。
        一、帮助学生选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三年级学段的学生,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逐渐发育完善,但将其心中所想通过手中铅笔表达出来,对学生自身的语文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在教师通过创设出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作过程中,多数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都是由于自身生活成长经验有限,周边可利用的素材相对比较匮乏[1]。因此,学生往往会出现找不到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运用生活导图为学生梳理生活中能够被应用在习作中的素材,帮助小学生能够挖掘出新颖的写作思路。与此同时,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成长经验中的相关素材设计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在一个习作主体中挖掘出多个习作思路与主线。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猜猜他是谁》的习作课程中,需要同学们在习作中不能够出现“他”的名字,又可以让读者能够准确的猜出这个人是谁。但学生在进行习作构思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找不到写作素材,有的同学找到素材却不知道应当如何描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图1),帮助学生进行习作选材。将学生习作思路彻底打开以后,学生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最终创作出高质量的作文。



        (图1)
        二、培养学生构建习作结构,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在确定习作的主题过后,教师应当为学生理清自身的写作内容,即为作文填充色彩。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进行习作开始前,引导学生先列提纲,让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自己在写作中,对作文中的每段内容是什么,避免造成文章结构顺序混乱的情况,使学生的习作作品能够突出作文重点,主次分明[2]。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我来编童话》这一习作主题中,虽然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数不清的童话故事。但是真正让小学生自己创编童话的过程中,学生却处于大脑空白的状态。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利用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创建作文的整体结构。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创设作文中的主人公,在小学生确定主人公过后,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引导:“同学们,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上,发生了那些故事呢?”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可在思维导图中画出主人公遇到的事情。最后,教师进行收尾引导:“同学们,那么主人公在经历这么多事情以后,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通过教师对小学生的有效引导,可帮助小学生独立画出习作思维导图,并通过自己的思维导图最终创作出故事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习作。
        三、帮助学生表达,引导学生思维创新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可在学生进行习作过程中,将一些优美的形容词以及能够表达作文背景的修辞手法充分联系起来,并通过学生进行有效运用,形成通顺的句子,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题目中的关键词与学生以往学过的词汇知识填充到思维导图中来,作为学生习作的写作素材。使其完成的作文内容更加充实,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这一课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我想养一只小动物》为写作主题,将描写动物的词汇填充在思维导图中,并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思维导图,确定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并描写小动物的特点,以及想养它的原因。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作品的关键词汇,并通过自身想象力,联系与之相关的词汇或句子,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可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习作水平,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通过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详细观察,学生可以准确的理解题意并构建出作文大纲。因此,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引导学生们能够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自主制出思维导图,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朝芬.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 000(011):78-79.
[2]周廷芬.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并提高写作能力[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 000(001):P.1-1.
西南大学-遵义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名师培养对象研修指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