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促进教育公平的教育公共政策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傅晓晴
[导读] 在中国经济高速腾飞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在教育的数量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幼儿园普及到村,即使是农村地区,也可以轻松就学;高中教育覆盖率达到近七成;高等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每个人都有学上,从幼儿园到大学,国家教育的普及使得每个适龄学生都可以因此受益。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导致国家教育分布也有着相对不公平的问题,例如城乡差距、区域

傅晓晴   西北大学  710127
【摘要】在中国经济高速腾飞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在教育的数量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幼儿园普及到村,即使是农村地区,也可以轻松就学;高中教育覆盖率达到近七成;高等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每个人都有学上,从幼儿园到大学,国家教育的普及使得每个适龄学生都可以因此受益。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导致国家教育分布也有着相对不公平的问题,例如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不断扩大。因此,以公共政策推动教育公平,对当前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与时代意义。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政策;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59-01

        经济社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导致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在我国飞速进步的今天,教育对于国家进步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教育更是能够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同样而言,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当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教育是公平的时候,那么这个地区或者国家是充满发展希望与前景的,反之,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教育是一种不公平的状态,那么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将会迎来灭顶之灾。而今天的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的发展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伟大复兴,在这个关键时期,虽然我国的教育在过去七十多年的发展里,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是受制于历史的、地理的以及经济的各种因素,仍然还是一种相对的不平衡、不公平的发展状态,这样尤其不利于我国的全面进步。
        一、教育发展不公平的现状及原因的浅析
        在一般情况下,教育的发展现状取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当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迅速的时候,那么与此对应的,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教育的发展也是相对进步的。因此,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等因素,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部差距、沿海与内陆差距以及城乡差距都十分的明显,与之对应的则是,我国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巨大东西部差距,沿海与内陆差距以及城乡差距。
        1.教育发展不公的东西部差距。东部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汉民族的主要活动地区,这里地理条件相对优越,交通便利,而且在汉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开发中,教育的发展也相对的成熟。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受制于地形与气候的原因,这里的交通长期是一种极其不便利的状态,同时,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同胞们主要聚居区,因而这里少数民族众多,甚至于许多的民族之间的语言都是不通的。这样就导致了西部地区的教育出现发展晚,困难多的情况,客观上阻碍了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的发展,从而使得东西部教育差距的拉大。
        2.教育发展不公的沿海与内陆差距。我国的沿海地区在近代以来就是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同时作为最先最外开放的地区,极大地便捷了沿海地区在教育方面的对外交流,有利于吸收国外的有利的教育经验。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之于沿海发达地区还是远远落后的,因此在教育的投入力度不足。从另一方面来说,沿海地区利用强势的经济优势,将大量的人才留置在沿海地区,从而使得内陆地区在人才的优势上也无法与沿海地区相抗衡,因而导致教育差距增大。



        3.教育发展不公的城乡差距。城乡发展差距除了经济原因,与地理原因之外,作者认为人口因素的原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与乡村地区相比较,城市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教育成本相对来说就低于乡村的教育成本。主要表现在于,乡村地区人口稀疏,村域与村域之间交流相对的闭塞,使得在同样的情况下,教育成本要高于城市地区,从而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在缺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乡村教育资源将会被城市所吸附,从而使得乡村教育落后于城市教育。
        二、促进教育公平的公共政策的探究
        在缺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教育发达地区将会对教育欠发达的地区产生一个“虹吸”效应,不仅不会帮助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反而还会从欠发达地区将仅存的教育资源吸走,即产生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因此,为了促使教育公平,必须的加以人工干预。尤其是在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国家必须出台一系列的教育公共政策,以促使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共政策则包括作者根据个人理论,提出以下观点。
        首先,要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教育发展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公平,因此,要想使得教育的均衡化、公平化,首要应当在教育领域有一个初步的经济吸引力,即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为教育落后地区提供一个经济方面上的帮扶。落实到具体的政策方面就诸如,在国家层面增加对教育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以弥补地方的经济劣势;或者以补贴的方式提高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待遇,从而吸引人才从其他地方进入到该地区。
        其次,加强对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育。授人与不如授人以渔,致力于推动教育的公平,最重要的还是对教育欠发达地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作者认为,强化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对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方面人才的培育,从而由提升该地区的教育水平;而另一方面则是,降低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升学难度,具体表现例如各顶尖名校单独划拨一定指标用于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招生。作者认为,这些地区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一定不如教育发达地区的,仅仅是受制于地区教育发展差异,因此,需要单独给予一定的优待条件,从而缓解发展差距带来的不公平。
        最后的一点作者认为,应当从大的层面引导鼓励以支教的形式帮扶教育欠发达地区。支教的形式有利于人才从发达地区流通到教育欠发达地区,从而缓解在人才的不足上引起的教育的发展的差距。
        教育公平是一个时空的范畴,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教育公平问题也不会在短时期内得到彻底解决,它也不会是我国独有的现象,它是一个发展的、相对的概念,它不会脱离原始起点,历史进程和客观环境,甚至还会受政治法律和制度的影响.促进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公平,需要全社会各方面都来做出贡献与努力.现今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通过共同努力,去缩短这一进程,保证那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孩子也能够享受基本的、正规的教育,尽可能的达成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毕竞. 关注教育改革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N]. 华兴时报,2021-03-19(006).
[2]张烁. 教育公平托举民族未来[N]. 通辽日报,2021-03-07(003).
[3]董敏.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内容及实现意义[J].财富时代,2021(02):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