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艾秋梅
[导读] 趣味性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围绕“趣味性”这个词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趣味性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有趣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在简要介绍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艾秋梅   四川省泸县太伏镇万定中心小学校  四川  泸州  646121
【摘要】趣味性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围绕“趣味性”这个词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趣味性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有趣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在简要介绍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语文;应用原则;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44-01
       
        创新趣味教学法应用形式,可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趣味教学法应用内容,能够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知识体系,以保证趣味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趣味教学法应用中,“趣”是教学出发点,教师利用此种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和谐学习环境,和传统填鸭式、静态教学方法相比,教师使用趣味教学法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团体活动,让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更为开放,让学生获得自我展示机会,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有利于开展生命化教育活动,学语文教师运用趣味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对待生命与生活的积极态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人生观,让学生得到生命美好体验。与此同时,运用趣味教学法还可以让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知识性得到有效融合,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第一,适用性原则。根据文本结构、体裁和教学目标,设计趣味游戏和趣味学习,确保趣味教学法的运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的规律,关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自然衔接,使动态与静态相契合。第二,主体性原则。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在考虑小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趣味性教学活动,确保趣味性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第三审美原则。教师遵循审美原则,保证趣味性教学法的效果得到激发,使学生受到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书籍的美和生活的美,传授学生审美的方法。第四,有效性原则。教师应保证趣味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有效的,使学生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增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行为,切实规范课堂纪律,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采用趣味教学形式
        1.有趣情境导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置趣味性情境导入能使全班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能吸引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保证整体阅读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观察导入法,让小学生用具体的形象思维观察图片和物体,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例如,在《海底世界》的阅读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海洋生物、海洋景色,或是为学生展示贝壳等海洋物质,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得初步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使用猜谜导入方法,利用几句押韵想象的语句去描述文本相关物体,让学生进行猜谜,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学习心情变得更为愉悦,例如,在《荷花》的教学导入环节,笔者就为学生出示了“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这一谜语,在学生猜谜后引入正式教学;最后,教师可以使用意境营造导入方法,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阅读文本相关音频、视频,以让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状态。
        2.组织丰富游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利用儿童的游戏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老师”游戏活动,让学生发挥教师的作用,并引导其他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单词和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贯彻平等的理念,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优秀的学生有机会成为小老师;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开火车”游戏活动,以蛇形路线让学生一个个拼读阅读文本字词,或是朗读文本内容,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游戏活动,让学生针对阅读文本内容中的某一观点或某一事件展开辩论,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3.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和讨论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实现思维碰撞和学习成长。如在《火烧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火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特点,使学生总结火云,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二)优化趣味教学内容
        1.有效设置疑问。有效地设置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阅读文本的美,掌握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比如在《好汉查理》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比如“查理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杰西为什么认为他是英雄?”从而引导学生探索阅读文本中的人物特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2.拓展课外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课文内容,拓展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体系。比如,在《司马光》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拓展《资治通鉴》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自主阅读的文本内容,如儿童故事、儿童版名著等,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习成长。
        3.调动学生想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课文中的趣味性元素,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个人思维能力、读写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给予树》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比如“如果你是接收娃娃的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角色承担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遵循适宜性、主体性、美感性、有效性原则,采用趣味性教学形式,如趣味性情境介绍、组织丰富的游戏、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趣味性教学内容,如有效设题、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等,拓展课外内容,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趣味探讨[J].新智慧.2020,(15):130-131.
[2]杨俊平.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9,(18):142.
[3]顾婷.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9):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