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互动有效的历史与社会课堂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潘林娟
[导读] 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构建有效的充满活力的实效课堂。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课前小游戏等教学活动让课堂热起来,运用情景化教学让课堂富起来,运用激励性评价让课堂亮起来,运用实践性作业让课堂活起来,创设活泼而有序的魅力课堂,让课堂成为灵活的课堂、互动的课堂,有魅力的课堂。

潘林娟   丽水市龙泉市第二中学  678326
【摘要】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构建有效的充满活力的实效课堂。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课前小游戏等教学活动让课堂热起来,运用情景化教学让课堂富起来,运用激励性评价让课堂亮起来,运用实践性作业让课堂活起来,创设活泼而有序的魅力课堂,让课堂成为灵活的课堂、互动的课堂,有魅力的课堂。
【关键词】课前活动  情景化教学  激励性评价  实践性作业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29-01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实效课堂是我们不断探讨和努力的目标。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学习”转化成“要学习”,如何让课堂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的“舞台”,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融入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就成为我们构建情境教学的重点。
        一、课前小活动让课堂“热”起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使课堂动起来,课前的准备活动至关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使用“记知识点开火车”小游戏等课前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在课间的玩乐和上课的内容之间做一个过度,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将态从课间迁移到课堂中来。
        《历史与社会》这门功课中要记的人名和地名特别多,我不将这些人名和地名串起来,用“串子”的形式演示出来,这样不仅方便学生记忆,而且比单纯的识记更有趣味性,所以我的社会课在他们的眼中变成了一门有趣的学科,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慢慢的,我把开火车的小游戏运用到了知识的巩固上,在学习中国行政区划全称、简称、省会时,这个游戏被运用的淋漓尽致,活动中我先出题:“浙江省”,学生答“浙、杭州”,然后他又出题“福建省”,第二个学生答“闽、福州”,火车一直不停的开下去,直到有个小家伙没有回答上来,于是他就要请上一位出题的同学给他当小老师,直到学会为止。在班上的同学看来当小老师是一份荣耀,因为这是他取得的一个小小的胜利,而没有回答出来的同学似乎有点小懊恼,他会偷偷的使劲,去识记自己不会的知识,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成为别人的小老师。这样看似很难识记内容在游戏中就能迎刃而解。



        二、情景化教学让课堂“实”起来
        “教育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这是是21世纪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由课堂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教学的生活性理念要求教学要回归生活、体现生活,同时体现对学生的现实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教学情境的设置和生活联系起来,使教学回归生活,设置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获得来自自我的直接经验,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同学身上学习,从社会中学习与从课本中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有趣。在设计在《南北差异》这课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一个情景去让学生去北方旅游,看到了哪些和自己这里不一样的现象,说说理由。学生很好奇,并且很乐与探究原因,寻找答案。源于生活的知识与现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三、激励性评价让课堂“亮”起来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客观、公正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自我成就感是互相促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对给学生的成果、亮点给予积极性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的习惯和优点得到强化,无形中起了正面推动作用。
        四、实践性作业让课堂“活”起来
        理论来自实践,并最终运用于实践当中。只有真正的将课堂知识回归生活,运用与实际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与社会教学真正对生活有用的教学。如:在学习了母亲河之后,可以布置学生一个实践课题:调查你所在村庄的小河存在哪些问题,分析你能为此做些什么,制定计划并付出实践。这样的作业让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结合所学知识,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给课堂注入了活动。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是一个舞台。只有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只有联系学生生活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只有让学生有成就感的课堂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只有运用到学生实际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只有只有真正动起来的课堂才能魅力四射。让我们一起努力,实践反思,创造真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恩忠.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策略.吉林教育.2010(34).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3]李颖.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
[4]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