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视角下幼儿体验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徐慧
[导读] 伴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幼儿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幼儿的体验,应该让幼儿放下书包、解除黑板。因此,在当前,幼儿园在开展日常教学的开展中,就应该善于站在生活化的视角下推动幼儿教学模式的生活化构建,使得幼儿的参与体验得到深化,在无形当中带动幼儿的良好成长和发展。

徐慧    榆林市第十五幼儿园
【摘要】伴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幼儿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幼儿的体验,应该让幼儿放下书包、解除黑板。因此,在当前,幼儿园在开展日常教学的开展中,就应该善于站在生活化的视角下推动幼儿教学模式的生活化构建,使得幼儿的参与体验得到深化,在无形当中带动幼儿的良好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活课程;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58-01

        前言:陶行知这一教育家倡导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观念。假如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不以生活为中心就会变成一滩死水,变成死教育。因此,在当前,幼儿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基于生活化教学的视角来推动教育的开展,使得幼儿在实际参与当中不断的深化体验。让教育的开展可以贴近社会、贴近自然,使得理想的幼儿教育的开展效果得到实现。
        一、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在幼儿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想使得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首先就应该保障教学氛围的轻松和活跃,这是课程教学在开展中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1]。所以,在幼儿教育当中,教师首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大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使得幼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变得更强,达到理想的教育成效,让幼儿的活动氛围可以变得更加轻松。
        例如,在健康领域教学当中,在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的安全标示进行认知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注重交通安全,不要在马路上乱跑,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对“绿灯行、红灯停”的交通规则进行了解等。所以,在教育的开展中,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教师就可以加强教学情境的构建。比如,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幼儿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幼儿在此基础上判断好坏,并针对一些好的行为进行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活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更好的生成体验感,使得幼儿可以对生活中的规则进行了解,在无形当中带动幼儿的规则意识得到持续的增强。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幼儿园当中,教育内容是非常多元的,比如口头语言、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生活常识等,这些内容都是贯穿在音乐、美术教学当中的,和日常生活之间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生活化教学构建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挖掘幼儿教育中的生活化的资源和内容。这样可以使得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降低难度、提升兴趣,使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得到实现。
        例如,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为幼儿预留任务。


比如,可以让幼儿回家询问自己的家长:“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度?多少度是发烧了?”“在动物园中大象、长颈鹿都喜欢吃什么?在看动物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要不要投喂食物?”而在后续幼儿教育的开展中就可以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可以为幼儿营造动物园一日游的场景,让幼儿扮演小导游为大家介绍动物园、动物园的动物、在动物园浏览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引导幼儿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在情景中进行互动,学习更多知识等。借助这样多元化的方式都可以使得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得幼儿在此过程中累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使得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实现。
        三、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皮亚杰认为,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不仅来源自主体,也来源自客体,应该使得两者之间互相作用,使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得到实现[2]。因此,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不断展现自己的作用,尽量让教学方式变得生活化,让幼儿在学习和事物认知及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使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得到构建。
        例如,在语言活动当中,在讲解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的过程中,故事当中有非常多的标识,有的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幼儿可以大概的理解内容。但有的是幼儿不熟悉的。所以,在故事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以往逐页翻译的方式,可以让幼儿以小组的方式集思广益、互相探讨,尝试着对标识的意义进行猜测等。并可以让幼儿在此过程中进行主动提问。最后,教师就可以将故事当中的标识提炼出来,并在大屏幕当中配有标识会出现的生活场景等。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的构建,使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得到达成。
        四、教学模式的生活化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教师也应该在教学模式上加强生活化的构建[3]。使得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在幼儿教育中得到贯彻,让幼儿的体验感变得更强。
        例如,在手工制作开展之前,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对任务进行布置,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搜寻一些家庭当中的废旧资源。让幼儿将收集到的废旧资源带入到手工活动当中,教师引导幼儿实现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变废为宝,让幼儿完成各种各样的作品。在后续中,教师就可以借鉴走秀的场景,为幼儿播放动感音乐,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等。使得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得到展现,使得幼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变得更强。
        结论:总之,在当前,幼儿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积极的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加大教学模式生活化的建设,使得幼儿的学习体验不断的深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得幼儿的参与感和投入感得到不断的提高,使得幼儿本身获取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在此过程中,主要可以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生活化构建入手,使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陶露. 关于如何实现幼儿“体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研究分析[J]. 新课程,2020,(17):164.
[2]江裕凤. 积极开展绘本共读,打造情感体验教学[J]. 启迪与智慧(中),2020,(0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