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潘林娟
[导读] 核心素养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 、新课标的“源头”,成为目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那么,何谓核心素养,初中思品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以及如何培养?本文结合新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与思品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探讨初中思品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潘林娟    丽水市龙泉市第二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 、新课标的“源头”,成为目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那么,何谓核心素养,初中思品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以及如何培养?本文结合新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与思品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探讨初中思品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25-01

        核心素养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 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新课标的“源头”、中考评价的“核心”,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学生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道德与法治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理应加强学生思品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不仅包括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的能力外,还包括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学科应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权利意识、法制意识等。
        结合学科性质和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包括诚信友善、合作担当、法治信仰、生态意识等。
        2.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包括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等。
        3.国际理解。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包括全球视野、尊重差异等。
        4.人文底蕴。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包括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



        5.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等。 
        二、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转化成学生素质的策略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呢?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核心素养意识是前提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引领人。只有教师对核心素养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的育人导向才会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素养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才会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才会研究教材,将理论常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全面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才会鼓励学生设问,提高学生信心,培养学生素养;
        (二)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是中心环节
        教学课堂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只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不要将课本的内容作为教条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论、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感性素材,把观点讲清讲透,教学过程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加强德育、心理教育和品格教育,培养一个人素质的过程。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活动设计和情境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内化学生核心素养品质是关键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可以在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中内化。在实践中,学生亲自参与,亲自体验,亲自感受,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增强了情感体验,提高了自我教育和行为实践能力 。课外实践可以是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革命教育基地,了解中华历史,培养学生国家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学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
        “法治教学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理念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的的去探“源头”,找“核心”,学生的思品核心素养一定会有所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4.
[2]戴慧、唐凤林.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参考2016.2.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DB/OL].http://www.cjedu.cn/2016.
[4]方培君.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DB/OL]. http://www.so.com/index,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