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潘颖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道德法治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学生和家长认识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有效的道法教学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又能够引导学生做到知法、遵法、守法,还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丰富了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而且小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现代化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不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法治教学进行有

潘颖   吉林省敦化市第九小学  吉林  敦化  1337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道德法治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学生和家长认识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有效的道法教学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又能够引导学生做到知法、遵法、守法,还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丰富了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而且小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现代化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不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法治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进而全面优化教学活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06-0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涉及到了很多的理论性内容,比如学生要如何与小伙伴和家人相处,如何与自然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相处,如何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所以教师不可避免地会运用说教的方式,而说教又会让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影响到教学效果。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网络微课以及APP等能够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并能够丰富教学素材,从而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因此教师不妨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一、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加强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预习活动会让学生在课前初步感知到将要学习的价值观念,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相关案例展开具体的分析和思考。然而如果学生仅仅是结合教材预习的话,他们只是会粗略地浏览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并不会对其展开深入的思考。而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引导学生围绕文字内容展开具体的思考和想象,进而能够为高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小水滴的诉说》,这节内容中涉及到了水的用途,水被污染的原因,水分缺乏导致的恶劣影响,以及节约用水的方法措施等。那么关于这部分内容的预习课件中,教师就要呈现水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图片,包括动物饮水的图片,植物吸收水分获得生长养分的图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图片;直观呈现水分被污染的图片,包括水中的工业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包括石油在海洋中的渗透;直观呈现水分缺乏后造成的恶劣影响,包括植物枯萎,动物死亡,以及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等。当课件中呈现上述图片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以及课件图片对教材中的语言内容做出一定的总结。预习课件中,教师还可以呈现简单的练习题目,具体可以是让学生写出节约用水的标语等。



        然后课堂上,教师要检查学生的总结归纳情况,要检查学生所写的节约用水的标语,并结合学生内容总结中的反馈,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
        二、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就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就是学生容易混肴的知识点。信息技术能够呈现多样化的教学素材,进而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加强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我是一张纸》,课堂教学活动中,当教师通过教材,学生练习本,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运用到的卫生纸来引入新课后,可以通过课件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纸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重要价值。具体课件图片可以是节假日活动中,人们通过互送贺卡方式表达祝福,传统以及现代生活中的剪纸艺术,书籍以及信件等等。通过对课件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就能够意识到纸张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了纸张,那么生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紧接着,教师可以呈现现代纸张的生产方式,并引导学生意识到纸张的珍贵性,从而使得他们产生节约纸张的意识和习惯。
        三、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注重课后练习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构建,都需要通过巩固练习的方式来对知识点展开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然而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以理论为主的学科,所以很多学生都是通过记忆和背诵的方式展开练习,以至于学生们的练习效率非常低。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不妨通过信息技术呈现案例分析方面的题目,呈现生活化的练习题目,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生活离不开规则》,那么教师就可以运用课件图片直观呈现生活中缺少规则后的混乱场面。具体的模拟视频可以是“上下楼梯时没有规则”,当很多人都在你争我抢地上下楼梯时,就极易发生踩踏和跌落事件,轻者受伤,重者丧生。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件视频的引导下,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因为不遵守规则而发生的严重后果。并且,教师还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呈现一个交通路口的图片,某人站在十字交通路口,他正前方是红灯,但是周围没有一辆车,也没有一个人,然后提问学生如果你就站在这个十字路口,会怎么做?为什么?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是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教师要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前预习,课中重难点探索以及课后巩固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琳琳,周广文.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融合[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47-48.
[2]王马金.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01):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