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路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杨非飞
[导读] 由于幼儿的主体创造性思维可以在日常许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我们从中认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就需从幼儿园传统的教育中把它解放出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在幼儿园区域教育活动中主要引导幼儿通过自主选择、合作自由交往、积极探索的方式进行各种学习与互动。其中所涵盖的区域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尊重幼儿主体性,加强教师直接有效的教育指导和作用都是

杨非飞   重庆市潼南区朝阳幼儿园  402660
【摘要】由于幼儿的主体创造性思维可以在日常许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我们从中认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就需从幼儿园传统的教育中把它解放出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在幼儿园区域教育活动中主要引导幼儿通过自主选择、合作自由交往、积极探索的方式进行各种学习与互动。其中所涵盖的区域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尊重幼儿主体性,加强教师直接有效的教育指导和作用都是幼儿创造力发展与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创造力;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66-01

        学前时期是幼儿创造性活动和思维模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创造力发育具有不稳定、不自觉和缺乏可塑性等基本特点。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倡导“自主、专注、愉悦、探究”,具有自由、开放的特点,为学前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一种适宜的人际交往、表现和帮助幼儿汲取创造力养料的环境和机会,是培养学前幼儿创造力的最佳途径和载体。
        一、区域活动与创造力
        (一)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也可以简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影响幼儿身体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教师有一定目的有计划的给幼儿划分一些活动区域,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能力以及操作摆弄为主的活动方式进行一种个别化和自主学习的活动。
        (二)创造力
        通过在网络上查阅创造力相关的资料,可知:创造力——是指生活中人们在通过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和个性的综合心理特征。
        二、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虽然一些幼儿园已经创设了一定规模数量的活动区,投放了一些区域材料,偶尔也开展一些小型的区域活动,但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和充分挖掘这些区域活动所具备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未将这些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的创造力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促进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三、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路径
        创设丰富的区域活动环境,做好材料投放及科学有效引导,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加强教师直接有效的指导作用都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一)丰富区域活动环境
        创设丰富的幼儿区域活动材料和环境,做好活动材料的投放及管理,科学有效地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开放、拓展、互动的区域活动,尊重和保护幼儿的活动主体性,加强教师直接有效的指导。
        1.和谐的心理环境。
        和谐的幼儿心理环境是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心理环境活动的内容和环境,是幼儿自己喜欢的、熟悉的,让幼儿积极地参与环境的创设,是教师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造的一个开端。
        2.适宜的物质环境。
        幼儿的智慧起源于生活中的材料,材料本身就是教育幼儿的一种游戏学习道具、操作学习工具、探索性学具、娱乐玩具。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和很多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收集装饰材料,我们生活中经常都会接触的各种装饰材料,会经过加工变身,有效地利用到每一个区域中。



        (二)科学有效引导
        教师既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宽松、丰富的自主探究空间和环境外,也要积极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与自主创造,以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的多重身份积极鼓励自主探究。在幼儿参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和充分相信幼儿,并以多重身份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活动,不断地调整变换与幼儿之间的方式与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影响其自主探索创造的方法和行为。
        1.正确把握角色定位。
        区域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教师首先应明确:在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中教师角色的最大区别在于,从活动过程中的台前转到了幕后,从一个活动引领者转变成一个能够尊重和理解幼儿内心想法的支持者。
        2.准确把握指导时机。
        幼儿的区域探索学习能力需教师的支持与帮助,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对幼儿可以不分实际情况任意地提供帮助。教师应遵循的区域教育理念和原则是: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的经验或探索能力的运用受到限制,致使其探索难以再继续下去的时候,才能适当地给予其帮助。
        3.运用科学指导方法。
        皮亚杰曾经这样说:“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那在区域指导活动中,如果完全使幼儿处于一种具有权威性的主导、主动、主持的地位,可能会一定程度的限制幼儿。
        (三)合理设置区角
        区域活动的创设是一项让幼儿真正了解和喜爱的社会性活动,要想更好地充分发挥与区域环境的互动交融的功能,需要先树立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最根本的互动环境创设理念。
        1.根据年龄特点设置区角。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直接决定其在该时期的身心社会性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因此,在进行区角设置时,我们要认真地思考和探究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的社会性和身心发展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2.根据幼儿兴趣设置区角。
        区角活动主要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的指导、支持为辅的教育活动。在长期的区角活动观察中会发现,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会逐渐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和特点,不同年龄的幼儿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其感兴趣的点也在不断地发生转移变化。
        3.根据日常教学设定区角。
        在我们日常所开展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教师可以将日常的教学内容直接延伸到我们的区角活动中来,加以发展和巩固,借助于区域活动的多样性来推动和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四、小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 在学前阶段区域发展研究活动中教师应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发展的水平及特点来创设环境;如何依据幼儿的兴趣,不断地调整和营造优化的环境,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这是此次研究活动需要达成的研究目标,也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的区域活动中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骆婧,王洪礼.论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2(6):140-141,166.
[2]董宝阳.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才智,2019(13):94.
[3]张翠芝.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J].才智,20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