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精准追问时机的选择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杨程
[导读] 小学数学学科的前后知识点联系得非常紧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为学生理清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做到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横向穿插与纵向联系,由此可见,前后知识点的关联性对整堂课的教学时效性影响较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务必要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围绕教学目标巧妙设计课堂提问策略,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探讨小

杨程   义乌市佛堂镇倍磊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的前后知识点联系得非常紧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为学生理清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做到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横向穿插与纵向联系,由此可见,前后知识点的关联性对整堂课的教学时效性影响较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务必要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围绕教学目标巧妙设计课堂提问策略,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精准追问时机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精准追问;时机选择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60-01

        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仅仅依靠某一个问题的提问难免会存在较强的局限性,无法对学生认知建构和能力培养形成有力支撑。这就需要教师拓展教学视野、合理展开追问。教师应把握数学课堂整体节奏,关注追问问题的投放时机,并借助追问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补充,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一)以传统教育为主,缺乏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学生的年龄较小,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为了追求教学效率,教师一般会将知识十分详细地传授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在课上的时候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跟着教师的思路去走。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感,自主探究能力也会逐渐缺失。这会导致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中往往“一听就会”,但是一旦独立处理问题时,就思路全无。
        (二)教学评价标准单一,综合能力较弱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实现对学生的激励以及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但是在部分教师眼中,考试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区别对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容易将学生的潜力扼杀在摇篮里,导致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被埋没,综合能力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精准追问策略
        (一)思维受限时追问,突破认知难点
        小学数学课堂强调探究性和自主性,很多新知演绎环节是以数学探究活动形式展开的,其中难免会出现学生思维方向单一,陷入新知学习“死胡同”的情况。


在学生思维受限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尽量不要直接点出数学探究的关键信息,而是分析学生形成思维局限性的具体成因,再根据学生的认知难点,从数学认知内容中细化出更多的小方向,选择合适的课堂追问素材投放给学生,用追问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突破认知过程的思维难点,走出认知误区,从而完成数学知识准确建构。
        (二)设计问题把控难度,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计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需要注意难度的合理分配。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试题测试来准确摸清学生的学习真实水平,明白每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难度不同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能力范围内解决数学问题,这既能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还能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信心。当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需要设计难度稍大的问题,这样能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显而易见,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在出现错误时追问,触发课堂反思
        课堂学习本就是学生暴露认知短板、学习错误的地方。教师如果直接点出这些错误,否定学生的回答内容,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打击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用一种委婉的追问方式,为学生思考回答内容是否正确留出课堂时间,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触发学生的反思,让学生通过反思学习和纠正错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四)注重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想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绝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而是要以“解题”为手段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框架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这六个层次,其中,分析、评价、创新被称为高阶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低阶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现由浅入深的思考,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手段。
        (五)重视问题的开放性,激活数学思维
        在大部分学生的想法中,都认为数学问题仅仅是唯一的答案,经常被称为是“标准答案”,这种误解会让他们的思维变得非常禁锢,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基本都是找出最后的答案就不会主动去分析其他的解题方法或寻找另一种答案。因此,教师为了能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设计问题时,务必要重视问题的开放性,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尝试去改变题目中的某些条件而去寻求另一种答案。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展开课堂追问,是教师教学应变能力和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启发性和生成性,推动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品质的提升。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课堂追问意识,灵活筛选课堂追问素材,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和广度,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紧凑、生动、有效。
参考文献
[1]杨鳗.以追问变革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四川教育,2020(Z2):68-69.
[2]刘兵.精准提问让数学探究活动真正发生[J].科普童话,2019(30):133.
[3]汪国祥.数学教学精准追问时机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9(20):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