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米磊
[导读] 体育与健康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教育时期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想达成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积极加强教学方法和理念的转变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新的有效的培养方法,促进高中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养成,本篇文章主要分析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米磊    四川省旺苍职业中学  628200
【摘要】体育与健康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教育时期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想达成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积极加强教学方法和理念的转变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新的有效的培养方法,促进高中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养成,本篇文章主要分析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50-01

        高中是普通教育过程中的中高层次基础教育,落实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运动技能的提高、社交能力的加强、自主锻炼意识的增强等,使学生身心受益。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内涵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3个基本点:一是运动能力,体现于真实的情景中,即在体育过程中的身体行动能力,体现于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竞赛表现等专项运动能力和从事日常生活的基本运动能力;二是健康行为,即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判断与问题解决的高级认知与行动能力,高中生主要通过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积极调控情绪、增强适应能力来促进行为的健康化;三是体育品德,这里更多地体现在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通过体育教育,通过落实核心素养,能否培养高中生规则意识和责任感意识(个体与自我)、能否表现出尊重他人和在集体中团结协作的精神(个体与他人)、能否表现出坚持公平正义并在社会中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个体与社会)。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实施多样选项教学,提高专项运动能力
        1.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培养专项学习能力。
        专项学习能力是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学生在专项运动学习中运用方法和技巧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能的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在选项课程结构的设置、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模块教学内容的选配和专项评价方法的选用等方面都要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突出选项学习能力的培育。二要注重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改善,结合地方文化、本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和运动特色,实施多样化的运动选项模块课程,可开设“球类项目+特色”“田径类项目+时尚”等多种模块课程,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引导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自主选择1-3项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学习,提高专项運动能力。
        2.关注技能规范学练,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高中生的心智水平、自我意识在高度的发展,思维品质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体能要素在不断发展变化,能较好的适应专项化运动学练要求,为较高难度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模块选项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技能学练的规范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是通过运动技能系列模块递进式学练方法的选择与实践,帮助学生理解运动项目和相关技术动作特点,加快学生掌握专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进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是依据教材的技能特点和结构,关注课堂教学中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使学生能理解技术动作的结构,掌握技术动作学练的方法和技巧,积极体验运动的精彩性,从而获得深入学习的欲望。三是通过高效、规范的组合技术动作和竞赛活动学练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二)结合体育教材特点,培养良好体育品德
        1.研究教材特点,挖掘教育因素。
        体育品德既是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又是应当发扬的精神风貌,对于丰富体育与健康的内涵,彰显体育与健康的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一要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以课程目标引领课程建设,将体育品德培育融入到模块教学和单元教学计划中,使体育品德培育呈现出系统的教育工程。二要针对学生体育品德现状,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深入研究分析教材的技术结构,挖掘每个运动项目体育品德教育的元素,制定教学策略,落实教育措施,充分发挥不同运动项目教材的健身育人功能。
        2.结合球类教材,培育竞争意识。
        球类教材具有竞争性特点,在球类教学比赛中,技术与战术的运用,进攻与防守的变化都有着激烈的竞争性,体现在精神、意志、作风的较量和技术、战术、体能的竞赛,只有团结协作,勇于拼博才能争取胜利。因此,要积极利用球类教学比赛时机,对学生进行机智、勇敢、果断、竞争、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培养遵守规则、尊重裁判、文明礼貌、公平竞争、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体育作风。
        3.结合体操教材,培育审美行为。
        体操类教材具有艺术性特点,其内容丰富优美,形式多样,动作舒展,呈现优雅的姿态,对高中生气质的塑造、自信的培养、审美的提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对高中生开设体操类模块教学不仅是动作结构的教学,还要进行审美行为的培育:一是了解音乐的特点,能判断和选择音乐的层次,知晓音乐的内在含义和所要表达的音乐语言。二是将简图绘制的方法与体操教材的配置相融合,为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审美意识的增强创造条件。三是强化组合动作创编的学练,引导学生对节奏感、韵律感和力量感等肢体语言的强烈表达,逐步锻炼成健美的身体形态,显示出人体自然结构美和精神活力美。
        4.结合田径教材,培育意志品质。
        田径教材具有健、力、美的特点,田径运动中的跑、跳、投能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培育学生克苦耐劳、勇于超越的意志品质,是学科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针对高中生对体育学习的认知水平,开展田径运动教育,创设田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体验田径运动中,享受田径运动健身的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事业以及社会发展的最新发展需求,所以应该积极加强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重视和培养,并积极探索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的学习中,养成积极健康的体育意识和品行,让学生不断的规范自身的体育行为,实现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促进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曹均愉.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讨[J].基础体育教育参考,2017,000(012):162-164.
[2]杨曙光.浅谈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中国青少年体育研究,2018,12(S02):148-149.
[3]施洋.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讨[J].陕西教育新课程(教学版),2019,14(23):278-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