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赵颖
[导读]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学生道德和心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从以教材主要内容作为依据点,以生活内容和学生认知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落脚点,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四个方面加以简述。

赵颖   旺苍县高阳镇中心小学校  628200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学生道德和心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从以教材主要内容作为依据点,以生活内容和学生认知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落脚点,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四个方面加以简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79-01

        语文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好其它内容的基础,综合性较强,在小学阶段的课本内容比较有限,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阅读要求,因此课外阅读的实施十分重要,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得到拓展,认知能力能够得到增强。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教材内容为依据点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摄取,也需要使其阅读内容和教材有一定联系,在教材原有内容基础之上,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在实施时,可以通过课堂内容渗透,课前预习以及课外拓展的方式。
        如在学习完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龟兔赛跑》、《守株待兔》的故事。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以单元主题内容为基础,向学生渗透与此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使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能产生更系统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完三年级上册名人故事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有哪些喜欢的名人,是否了解和他们相关的故事,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的名人故事。
        二、以生活内容和学生认知为切入点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固化,教材是其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课外阅读的实施,改变了这种封闭、单一的状态,学生在学习中更具创新意识,而在实施课外阅读教学时,需要注重课外阅读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和学生的认知相符合。
        如在高尔基的《母爱》中,主要通过对三组人物的描写突出母爱,在文章中作者精心设计了3组人物。第1组是革命者,包括革命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第2组是工农群众,其中最重要的是母亲和农民雷宾的形象;第3组是敌人,这里有厂主、沙皇宪兵、法庭庭长,检察官等。在刻画母亲这一形象时描写到母亲如饥似渴地听着儿子的话。这些话一字字,一句句铭刻在她的心里。被告工人听完巴威尔的演说,眼睛里闪耀着欢快的光辉。安得罪烈笑容满面和巴威尔握了握手。巴威尔微笑着,他被同志们的激动弄得有点不好意思,朝母亲坐的地方望了一眼,向母亲点点头,好象问道:“这样行吗?”母亲高兴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作为回答。她全身沉浸在爱的浪潮之中,她为自己的儿子而感到自豪。这种描写方式生动、形象,将一个母亲在情感充分表达了出来,学生在阅读中,也会不自觉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的母亲,使课外阅读取得更好效果。



        三、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落脚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语文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学科内容的整合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更好培养。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仅局限在教材知识上,能够摄取的内容比较有限,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能够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社会修养、道德水平、应变能力等的提升,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
        如《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小鼹鼠的土豆》的内容中向学生传递了挫折是人生中都会遇到的事情,在遇到挫折时,做出的选择,可能会对今后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学生在阅读时会感受到失望的时候,软弱的哭泣通常没有用,而是应该将希望寄托于未来,在未来不断的努力,学生在阅读时,会逐渐形成与小鼹鼠一样的应变能力。又如在《小兵张嘎》中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同时其中蕴含的舍己为人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今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仍然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发现文章中人物的光辉形象,在生活中以此为榜样,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
        四、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也是进行实践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提供相应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整体过程,在引导中紧抓关键步骤和环节,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引导学生时,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答环节。如《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快乐王子集》《小海豚心灵成长故事》等,当学生对阅读逐渐产生兴趣时,再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实现课外阅读内容的逐步渗透,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整体效果。
        在阅读之后,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阅读到的课外内容改编成短剧的形式,学生需要围绕阅读的主题内容展开排练,在排练之前,需要对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人物都深入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将主要内容系统呈现出来。而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观看学生的排练过程,及时解答学生心中存在的疑惑,使自身的引导作用得到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得到突出。
        总之,课外阅读有利于发挥在教学中的启蒙作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而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该进行正确引导,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为学生推荐一些和他们比较喜爱的读物,并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知识面会得到拓展,知识体系会更加完善,也能有更广的坚实。而在课外阅读中,“三点一线”法的实施,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也使整体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学习水平能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亨平.浅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121.
[2]贾海红.浅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123.
[3]安旭红.试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子,2019(21):1.
[4]王芳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1):136.
[5]周小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性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45):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