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艾森林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艾森林
[导读] 科学课程是帮助小学生认识自然、收获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究式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素养等能力。

艾森林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横山中心小学  241204
【摘要】科学课程是帮助小学生认识自然、收获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究式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素养等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07-01

        引言
        小学课堂是学生启蒙时最重要的途径和平台,加强小学生的启蒙教育有利于对学生今后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小学科学作为实践性和创新性极强的科目,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加强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在科学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引起学生的质疑,在推动科学教育时培养学生自己去揭开科学神秘的面纱的意识,从而达到科学教育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核心素养与高效课堂概述
        顾名思义,核心素养指的是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教育策略与发展思路。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可以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强调了社会关爱、个人修养以及国家情怀等,重视合作参与、自主发展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指的是以素养为基础进行发展与提炼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简单凝练,且可以集中反映当前阶段教育难点,是发展的关注点与发展策略,对各个学科教育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小学科学教学角度分析,学生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与观察实验等方式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就小学科学这一科目分析,高效课堂指的是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还可以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或接受实验,让其通过实验发现、理解并应用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训练其思维的同时提高其科学素养,促进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二、小学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尽管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但教师仍需要积极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探究式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若教师完全放任学生进行自由的探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就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还会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严重打击小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热情。相对而言,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较重、想象力丰富,很难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再加上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强,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探究式教学是适当的,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不适当的,他们对于这种开放式课堂无所适从,探究式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
        3.1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极度活跃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且很难集中注意力。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特性,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有利于调动课堂的高效性与互动性,学生在沟通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活跃自身思维,有效避免出现思维束缚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蚕的生命周期”这部分内容时,我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将其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不同层次学生比例基本相同,确保学生在交流中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相关问题,即“蚕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结合问题强化学生传递知识,提高其思维意识,让其放飞自己的思想,始终保持童心。
        3.2拓展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科学视野
        在素质教育铺设开来的今天,教育资源的投入也大大帮助了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创新的教学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亲身体验带给学生的视觉震撼则更为明显,在学校、社区、市区等周围都会建设博物馆、展览馆,甚至有的地方会建设科技馆,充分利用这样的教学资源,会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科学体验。比如在科技馆中会有一些常设展厅,临时展厅,这里面就会展示镜子迷宫、3D场景,或者是简单的杠杆定理等,带小学生去感受一下就会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或者去博物馆、文化馆看看日冕,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其中所蕴含的原理亲手做一个,这些简单的教学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也符合了青岛版小学科学课堂四年级下册中的《常见的力》《太阳和影子》《日冕》等课时中的教学目标,以一种轻松的氛围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教师参与其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3.3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小学科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探究式教学方案。相较于传统的课前导入模式,情境教学法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水的三种形态”这一部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水的三种形态拟人化:很久之前,气候干燥,很长时间没下雨,小树苗都快要“渴死了”,看到这种情况的云朵妈妈就留下了自己的孩子——小雨点,他们离开了妈妈的怀抱,有的滴落到了大地上,有的滴落到了河流里……但云朵妈妈的努力是有限的,并未有效缓解干旱的天气。由于天气炎热,很多小雨点都“变成”(蒸发成)了水蒸气,落到河流里的小雨点经过四季的变化在寒冷的冬天被冻成了冰块……这种拟人化的情境教学模式能帮助站在小学生的视角下认识自然,使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的形态变化情况及其变化条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能在课余时间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渠道探究有关水形态的变化方面的资料,逐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究能力。
        结束语:
        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施至关重要,科学素养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对书本知识的了解,而是将科学探索的精神内化于自身发展之中。相对的,对学生的评价也不仅仅只是一纸成绩单,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抹杀学生对于科学的热爱,教师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身上的科学潜质,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获取科学经验,产生对科学的热情,获得更好的科学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刚.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59.
[2]王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J].家长,2019(32):85.
[3]陈跃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上),2019(11):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