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陈圆圆
[导读] 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突显着单元教学目标,体现着单元学习内容,借助学习任务单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在理解学习目标时的障碍,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以求使学习任务单发挥更大的用处,从而促进单元整合教学的落实。

陈圆圆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突显着单元教学目标,体现着单元学习内容,借助学习任务单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在理解学习目标时的障碍,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以求使学习任务单发挥更大的用处,从而促进单元整合教学的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学习任务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69-02

        一、引言
        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突显着单元教学目标,体现着单元学习内容,借助学习任务单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在理解学习目标时的障碍,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同时,围绕着单元教学目标将整个单元教学资源系统整合并呈现在学习任务单上,缩短了教学时间,实现了单元整合教学的高效性。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中学习任务单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单元整合点存在偏差
        在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中,学情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教材的分析,需要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深度解读教材。掌握该单元的主题、重难点以及该单元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等变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的操作设计中,教师对单元整合点的确定往往存在偏差,导致该单元的学习重点不突出,学习到的知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留心观察”这一单元,这是一个习作单元,也是本套教材中的第一个习作单元。在笔者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整合点存在偏差。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它不同于常规单元,是专门指向习作的,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应该围绕着习作来设置,而对于内容的理解、课文朗读以及思想感情方面都不宜做过多的要求。
        (二)部分学习任务制定不合理
        学习任务表述单一是学习任务单设计存在的问题之一。针对学生的发展规律,学习任务的表述形式应多种多样,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解释。在表述形式上,我们可以采用图画、表格等,通过丰富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自然风光”,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写作方法,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在学习完课文后,为了巩固本单元的双主题,执教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向别人介绍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三个地方。三年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过渡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在不断增强,有许多学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这一单元以描绘祖国美丽的景色为主,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教师应利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三)学习评价缺失
        一份完整的学习任务单不能没有学习评价,没有学习评价,教师就无法清晰地得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学生也无法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很难得到发展和提高。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学习评价环节,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三者缺一不可。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评价,找出不足,及时改进,发挥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但从己有的学习任务单来看,部分学习任务单缺失。没有了学习评价标准,就无法明确学生学习的完成程度,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习任务单进行完善改进。
        例如,在单元整合教学中,首先整合的也是最容易整合的就是本单元的词语。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整合中的词语为例,将本组的词语整合在单元导读课学习任务单中,学生借助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本单元的词语并通过小组长检测评价学习效果。



        三、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中学习任务单设计的改进策略
        (一)认识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后,教师要勤于反思,自我剖析,在多次经验总结中认识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中的本质,即培养学生的能力,抛弃“唯师唯大”的错误观念,从本源上革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实行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的号角己经吹响,一线教师必须提升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定位,充分认识到学习任务单是教师在深度分析学情后,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的“支架性”材料。没有一次到位的成功,只有不断探究的试错,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亦是如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和学生、课堂紧密相连的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二)明确单元整合点
        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不能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解读,而应该提升解读定位,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深度解读,确保单元整合点的准确性。
        通过泛读相关资料,可以明确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中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定位,提高教师单元整合点设计的准确性。通过通读语文教材,教师可以全面熟悉教材,依据单元主题、课文中的泡泡提示语、课后助读系统以及每个单元后的交流平台找准本单元的整合点,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并进一步具体到课时目标。
        (三)促进单元教学目标向学习任务的转化
        为了能有效的将教学目标转换为学习任务,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都应该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在教学目标方面,首先要做到能使学生在完成一定学习任务后内在心理状态发生一定变化;其次要反应学生的掌握水平;最后还要做到具体明确。在学习任务方面,要确定学生的起点、使能目标和学习的支持性条件。因此,在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设计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是发挥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的效用的重要条件。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主题精讲课《少年闰土》学习任务单为例,《少年闰土》作为本单元的主题精讲课,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承担着积累、指导和示范的作用。教师在本课中设计了4项学习任务,旨在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设计如下所示:
        “走近鲁迅”第三课时学习任务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语句学会了刻画人物的方法,为主题阅读课奠定了基础。同时补充《故乡》的课外资料,将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作对比,深化了对闰土形象的体会,进一步了解了鲁迅的作品。完成学习任务单的同时,学习方法也自然掌握了。
        (四)设计不同课型的学习任务单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精准把握教材,确定单元主题和整合点,据此将每个单元的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重组,并有效整合课外学习资源,通过多种课型多个课时完成整个单元的教学,以使学生获得完整、系统的语文知识。因此,根据单元整合教学的课型不同,所设计的学习任务单也有所不同,大致分为:单元预习课学习任务单、主题精讲课学习任务单、主题略读课学习任务单、对比阅读课学习任务单、主题写作课学习任务单。由于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侧重点不同,造成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单在类型设计上会有所选择。但无论哪一种学习任务单都要围绕着单元整合点进行设计,环环相扣,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结论
        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是新课改大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尝试,它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的支撑下,“填鸭式”、“满堂灌”式课堂不再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下共同合作探究的课堂。 单元整合学习任务单不是简单的一张任务单,而是由单元导读单、精读单等许多紧密联系的学习任务单组成的整体,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单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使用学习任务单学习时,会出现种种问题,教师要对所出现的问题交流,并进行不断地调整,使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曾祈佳.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J].教育观察,2019,8(30):15-16.
[2]贺丽.语文单元教学整合需体现语用核心[J].华夏教师,2019(31):19-20.
[3]李笋.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0):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