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开放性作业设计让科学探究更有深度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钟小娟
[导读] 小学科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能有效实现让探究更有深度。“开放性的作业”不同于传统的作业:完成作业时间设置上它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者课后;完成作业地点设置上它可以是校内或校外;完成作业性质上它可以是独立完成或者合作完成等等。本文将从 “‘任务单式的作业形式’让探究式学习向更深处迈进和‘开放式的作业形式’拓宽科学学习的疆界”两方面谈谈让科学探究更有深度的策略。

钟小娟     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小学  浙江  桐乡  314513
【摘要】小学科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能有效实现让探究更有深度。“开放性的作业”不同于传统的作业:完成作业时间设置上它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者课后;完成作业地点设置上它可以是校内或校外;完成作业性质上它可以是独立完成或者合作完成等等。本文将从 “‘任务单式的作业形式’让探究式学习向更深处迈进和‘开放式的作业形式’拓宽科学学习的疆界”两方面谈谈让科学探究更有深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开放性作业;深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04-01

        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理解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和解决身边的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小学科学还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和综合型课程,小学科学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怎样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效、更有深度?学生能通过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式,建构科学概念,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科学素养?小学科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能有效实现让探究更有深度。
        一、“任务单式的作业形式”,让探究式学习向更深处迈进
        (一)以单元目标为主线,设计递进式任务单
        任务单不同于传统的作业本,里面应包含完成任务的方法、过程以及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呈现。在任务中学生会将知识的学习、思考和运用有机结合,经历反复的质疑、寻证、思考、论证等环节,这样的学习方式正是科学探究所需求的。
        例如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变化》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任务单作业。第一,在预计上第一节课之前,给学生下发“任务一”,这个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而已有知识和经验,同时为上新课收集素材。有了任务一的作业完成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就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对课堂中的一个疑问“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就自然萌发了。
        “任务二”“怎样让物质发生变化?”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学生们会想的是“怎样才算让物质发生变化?”“怎样让物质发生更多的变化?”“怎样的方法物质变化是快的,怎样的方法物质变化是慢的?”“有没有不让物质发生变化的方法?”等等。这样的任务不仅解决了课本知识问题,还提升了学生之一知识运用的能力以及探究的意识。
        任务单式的作业形式,可以不断优化让学生对表层知识的学习走向深层知识的运用,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高阶思维,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
        (二)以任务驱动为方法,设计有效探究的任务单
        课堂上任务单的出现,使学生很快进入了目的明确的探究活动,简约了平时教学中的繁琐交流,精减了教学环节。在任务的驱动下,每位学生都进入自主探究,踏实地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部分学生遇到困难和疑惑时,会主动的寻求同学帮助,课堂上的生生交流落到了实处。



        任务单上的问题设计层层推进,以生为本,如《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可以这样设计任务单,一让小电动机转起来;二观察小电动机的构造怎样;三小电动机通电后为什么会转起来?环环深入的问题,明确了学生的探究方向,打开了学生的探究思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任务单的设计可以将难点分解,以研究提示的形式呈现,学生按照提示逐一探究,简化了难点,达到了课堂的高效。
        二、“开放式的作业形式”,拓宽科学学习的疆界
        科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素养才是关键,在学习过程中能让学生自主的完成知识、能力的习得和内化,这样定能提高科学探究学习的深度。
        (一)延伸探究作业,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动手动脑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如果科学作业单纯设计为书面练习,那肯定是一项枯燥而且乏味的作业,长期以书面为主的的作业,不仅会磨灭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不能达到科学学习的目的。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应将书面作业进化成以实践探究为主的活动性作业,并且让作业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给学生创设更自由、自主的学习时空,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例如五年级下册科学《时间的测量》一单元中,学习了“用光影来计时”后,课堂上一般用模拟实验来理解光影计时的方法和特点,然后学生通过书面作业的画和写来进一步巩固光影计时的方法。其实光影计时法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使用时会遇到很多自然因素的影响,要让学生从深处或根本上理解“光影计时法”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晴朗的双休日,在一个空旷的地方竖一根一米长的木棒(模拟圭表计时)然后从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开始观察,每隔1——2小时去观察和记录一下,一直到太阳下山(如果碰上节假日可以连续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记录几天),最后整理和分析好一天的(或几天的)观察记录,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长时探究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它比模拟实验更真实、更直观、更科学,学生们从记录中就会很直接的看出“一天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也会发生变化”,“而且连续几天中,同一时间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很相似”,这样学生就自然而来的明白了“光影计时的特点”。同时学生们还会在长时探究中发现“光影计时的弊端”,为后续学习“用流水计时、用沙漏计时、用机械摆钟计时”等等的必要性。
        (二)设计个性化作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个性化的作业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如果学生们通过在作业中掌握知识,体验收获的喜悦,那么就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欲望的提升,可以使我们的教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高质量的学习、高质量的教学,除了抓好课堂教学之外,作业就是一个重要的“阵地”。高质量的学习应该配备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进步、学有收获。通过任务单式和开放式的科学作业设计,不断优化学生表层知识的学习走向深层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不断延伸科学作业的空间和疆界,拓宽学生的探究广度和深度,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修订.
[2]《上海教育》.2019.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