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难点与创新分析 郎色措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郎色措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从传授型教学向引导型教学改变,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关注教育教学本身需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而不是完成了多少课时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育难点与创新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郎色措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色地镇小学  6244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从传授型教学向引导型教学改变,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关注教育教学本身需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而不是完成了多少课时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育难点与创新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难点;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89-01

        引言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升级,提高课程学习效果,更能够为学生的未来融入创新型社会奠定基础。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依然存在片面重视学生认知发展,忽视学生思维创新的情况。针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构建。
        一、更新语文教育教学新理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是创新教学方法不可或缺的前提。教师应及时从传统的教学观中解放出来,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创新教学观。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实施教学上的创新,才能有效地、长久地激活课堂,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语文教材上所选用的课文通常是文质兼美的,彰显了生命的活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语文的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主动地研究教材,思考文本内容的选取和删补;积极地研究如何教,以及让学生如何学,这种教学建立在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的基础之上。教师的教既需要面对全体学生的学,也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既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共性,也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教师应重视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一切语文教学活动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前提,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活力,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语文学习的自由与快乐。
        二、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当代教学的重要观念转变是从强调如何让学生听教师的话,按教师要求学习的教学模式,发展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离开教师或父母的监督下依然能够自主学习,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课堂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著名作家郭沫若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固有内容,开拓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重复、固定的授课方式只能让学生们产生厌倦的心理,把学生的头脑和思路完全束缚在一个范围之内,无法让学生们完全掌握汉语的深度和精髓。小学语文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三、注重民主,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创新思维通常形成于民主和谐的氛围之中。在课堂之上,如果学生处于被动安排的地位,自我观点得不到表达与发挥的空间,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一直以来,在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占据主导,学生需要按照教师预先设定标准答案、解题思路进行探究、表达,这样的教学过程导致师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思维极容易受到影响与钳制。针对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渗透民主教育理念,敢于打破教与学之间地位的偏差,让学生能够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创新思维发展。例如,在古诗《山行》的过程中,教师为激发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在课堂上设计了自由发言环节,要求学生结合文字、配合想象对诗意进行构建;有的学生描绘道:“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有的学生则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有的学生说:“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还有的学生说:“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诗句的画面,从而让学生的创新与想象更加充实、饱满。
        四、课外作业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创新,也应当包括课外作业的创新。小学语文的课外作业,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抄写字词、死记硬背,更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要从小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和习惯。例如:让学生帮助家长制作晚餐,并对制作过程和菜肴进行描写;观看一集动画片,而后描述动画片的内容;将今天所学的内容讲给家长听;打电话向亲朋好友们问好等等。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与家长、亲戚、邻居、同学之间进行互动,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因不同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分别布置作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民主,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鼓励质疑,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强调多元,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创新想法,锤炼思维品质,提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宗平.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1):10.
[2]徐元椿.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创新实施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1):73.
[3]周慈婵.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创新[J].农家参谋,2018(2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