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课文最美的初遇——初探如何进行三年级的预习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袁杰
[导读] 预习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一环节做好了,那么课堂上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而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袁杰   重庆市云阳县盘石小学  404514
【摘要】预习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一环节做好了,那么课堂上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而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重视、预习本、检查结果、激励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91-01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而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三年级是孩子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正确而有效地进行预习,并布置恰当的预习作业呢?现在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发现,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在思想上让孩子和家长重视预习作业。
        从预习的好处教育学生必须在思想上重视预习,不要认为预习是可有可无的,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预习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所以,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好处多多。能让我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交流探讨;学到更多的内容;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从而更有效地学好课文;也更好地展现自我,给自己带来学习的自信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教育学生,没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就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能力,能力是在活动中产生的。
        在家长方面,我们在二年级下学期结束开家长会的时候就会简单介绍三年级的学习特点,便于家长在暑假时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学习。当然不可避免地要介绍到预习,我们告诉家长,课堂上不仅上课前会介绍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课外知识,而且授课过程中也会不断关注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如果孩子准备充分,自然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能帮助其他同学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设立预习本,细化预习步骤。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是我们设置预习本的原因。在预习本上,我们印制了具体的预习要求,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就明确了预习的目标。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或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用笔画下来,或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让学生逐步养成读、画、写、批注的习惯,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
        现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雨》为例,课前预习主要做好哪几步呢?首先是一读。即读生字,读课文。要求把生字注音,拼读正确,三年级的课文不再全文注音,特别是像这一课生字词较多的文章,学生们读起来费时,在较短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且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破句。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每项至少读三遍,多者不限,以达到要求为准。接着三标。标:就是标出文章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对课文不理解地方,打上“?”自己并尝试解答。第三记忆生字。


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好多的记字方法,布置预习记字正好是对以前所学汉字的运用。如:加一加日+音、减一减、换一换、编谜语,还可以把与要学生字有关系的字联系起来记忆,并写在生字的旁边,这样可以开启学生的记忆宝库,运用已学的知识模块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模块发生碰撞,形成知识模块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上,这种知识模块对学生们最容易接受,最能激发学习的愿望,也是对其自学能力的肯定,培养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第四查找资料,运用工具书,初步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根据上下文对新学词语在头脑中留有印象,为学习课文打基础。课前预习时不见得能把教材全部看懂,总会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等待上课时解决。预习后再来听讲,可以提高听课的主动性,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能使听课收到较好的效果。有的同学认为,预习后都明白了,再听课就没意思了,纯属浪费时间。其实,问题的关键是能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听课要求。有位同学说得好:“预习后听讲,在老师讲到自己已经理解的部分时,我就拿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比较,看老师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是怎么分析问题的,老师的思路比自己高明在什么地方,由此来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比较,能进一步提高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
        三、检查预习结果,用恰当的方式激励学生。
        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如果不去检查,学生会逐渐开始偷懒,并失去预习兴趣,所以检查激励这一步尤为重要。学生是有惰性的,对于刚学会预习的中年级学生要严格要求,使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上新课文之前,我重点检查学生预习本上的作业,当然,教师及时的评价激励也必不可少,更能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指名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读多音字,生字组词,重点词语练习说话。读得准确、声音响亮的同学可以为小组得笑脸,以激励其他同学积极参与。
        2、听写要求记住的生字,加强音近字、形近字的辨析。小组可以派代表到黑板上听写,成绩代表小组的成绩,以激起其他学生好好预习生字的兴趣。
        3、多形式开展读书活动,(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了解学生对课文预习情况。全班学生对被检查者进行预习综合评价。如:在第一课时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时,发现一位学生读得十分流利,于是便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能把课文读得这么正确流利?在家读了几遍?”“是因为我在家预习了课文,在家练读了十遍。”这时老师及时表扬:“你预习得真充分,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老师及时的表扬加上榜样的力量,大大激发了学生预习的愿望,今后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完成预习作业。而没有受表扬的同学,也会受到激励,争取下一次好好预习,也受到老师的表扬。正因为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讲解时,学生对已懂部分会积极表达,对模糊部分会专心听讲,课堂上出现“争先恐后”的场面。而教师的表扬更是一味兴奋剂,使学生整节课都会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也轻松,课堂效果自然会很好。
        通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许多学生对预习有了很大的兴趣,现在学生每学一节新课前,都能依据预习提纲自觉地进行预习,用预习本记下预习到的知识及不懂的地方,并能提出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兴趣也浓厚了。今后,我会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适当增减预习要求,使预习本更具年级特色,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