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俊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教育科技局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应学会书写、学会阅读、学会理解、学会感悟。慢慢地,他们还会学会如何表达、如何交流,甚至掌握编织语言的技巧,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出更深刻宏大的价值观念。那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目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否已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否已经能够充分带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还需要在何处进行更加细致的调整?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激发兴趣,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便是写作教学。写作与阅读是不可分离的,如果学生不会阅读、没有积累、语言素材匮乏,就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自然也就会排斥写作。所以教师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要反思一下是否做到了读写结合。我们总是会对学生说读得多了自然就会写了、要将阅读的内容活学活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然而这种抽象的概念并没有在写作课堂上得到进一步的实践,学生更不会领会教师的意思。
我们平时让阅读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学生的视线中呢?我想,阅读大概与做阅读笔记、做阅读题等密不可分,这也是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常态。确实,让学生写阅读笔记是为了引导学生积累和总结阅读感受;让学生做阅读习题,是为了让他们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在国家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备受关注,因为语文学习的精髓就在于阅读,只有读才会有感,只有感才会去说去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量增加了,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入手,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想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为学生筛选阅读素材。
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广泛的阅读有序提升人文素养。对于正在快速汲取思想养分的小学生而言,课外阅读素材是其自由探索的“旷野”,也是其洗涤认知、熔炼心灵的“圣地”。因此,语文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学生阅读计划的制订中,在不过分干预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有益的书籍。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想要让兴趣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就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手段被逐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微课教学方式,通过制作微视频的方式,融合动画资源带领学生阅读文本。教师通过制作5-10分钟的阅读微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然后让学生进行高效阅读。最重要的是,微视频精简、便捷的特点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另外,还要有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白板具有专门的屏幕批注、区域遮挡、局部放大、编辑存储、录制回放等功能,可以更好地推进在阅读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二、联系生活,积累素材
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其实这暴露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很大问题,那就是没有注重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写作素材除了在生活中积累外,还要在阅读中积累。语文学习的精髓就在于阅读,只有读才会有感,只有感才会去说去写。所以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培养热爱阅读、重视积累的习惯。
面对日常生活,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写作巨大的素材宝库”。比如,在进行家庭亲情类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置一些生活化情境和主题,如“妈妈的一天”,引发学生的交流。
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引发了学生七嘴八舌的交流,有的说“妈妈会给我洗衣服”,有的说“妈妈下班后要去买菜给我做饭吃”,有的说“妈妈要帮我检查作业”,等等。此时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那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我们可以为她做些什么呢?”这种对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操劳一天的辛苦,进而有感而发地写进自己的作文中。这种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告诉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生活中的每个平凡的人物、每件不起眼的小事都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
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社会新闻、网络媒体的热点信息,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筛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将积极向上的内容转化为写作素材。这种筛选信息和细致观察的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三、赏识教育,树立信心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鼓励永远比批评有利得多。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于小学生的鼓励和欣赏会比批评和指责多。这也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就像雨后的春笋,刚刚发芽,还经受不起太多的挫折,给予更多的阳光、雨露和肥料反而会生长得更好。
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是否做到了适度、科学的赏识教育?我们的鼓励和引导是否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我们的学生,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引导,想要解决什么样的疑惑呢?确实,赏识教育的内涵很深刻,绝对不是教师随便对学生说一句“你真棒”“做得好”等就可以涵盖的。
教师要认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他们在作文学习上的弱势在哪里,优势在哪里,要了解他们目前所面临的压力和瓶颈。有了这样的基础了解,还要去观察学生最近的表现,他们在作文学习方面是否依然积极向上,还是说已经被困难打击得垂头丧气?最后教师还要去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属于愈挫愈勇的类型呢,还是属于遇到挫折一蹶不振的类型呢?是自卑心理多一点,还是自负心理多一点呢?教师要确保通过鼓励和引导,能够引领学生鼓起勇气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弥补自己的弱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取得进步。这就是我们作为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旅程画龙点睛的地方,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给予学生的引导的最有价值之处。比如,有一个学生,他的基础知识一向掌握得很扎实,背课文总是很流利,写字功底也很好。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将视线过多地局限在书本知识上,而没有思考如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以在写作问题上他总是手足无措。作为教师,我不需要在基础知识方面过多地赞美他,不需要因为他回答对了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就奖励他,因为这是他的强项,这是他的优势。我应该鼓励他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多做一些阅读笔记,并且引导他根据阅读说出自己的感悟。当他敢于跳出课本的局限、跳出自己优势的舒适圈之后,我应该赞赏他;在他不断坚持阅读积累的时候,我应该鼓励他,并给予他合适的建议,让他尝试进一步仿写,并不断取得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引起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让学生放飞心灵、快乐写作是我们一直深思和探究的问题。针对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不断从实践教学中深刻反思、总结经验,然后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优化和更新,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和阅读兴趣做起,引导学生逐渐积累生活中和阅读中的写作素材。教师还要认真批阅学生的作文,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二次修改,从而为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殷亚玲.小学语文写作策略教学的行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6.
[2]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教学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崔晨.人教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史晶.基于艺术情境创设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行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5]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