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3期   作者:钟慈英
[导读] 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课堂是最为基本的教学单位和组织形式,
        钟慈英
        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学校
        摘要: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课堂是最为基本的教学单位和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整体的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巧妙提炼教材设问、开展课堂实验活动、引入现实生活元素五个层面出发,全面地分析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措施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师一直以来都在不懈努力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初中化学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结果却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以及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所以说,每个初中化学教师需从落后观念中转变出来,结合教学实践来推进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创新,构建科学稳定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应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但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下,教师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学生则成为了接收知识的“容器”,难以展开独立地思考和自主地探究。针对这种情况,初中化学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局限于灌输式的教学策略和模式,而是突出、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探究机会和思考时间,促使学生能够全面且深入地参与到课堂之中,主动地发表观点与看法,提出问题与质疑。
        例如,在教授《金属材料》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们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课堂氛围枯燥,甚至还影响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所以,笔者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如,笔者在课堂上会主动与学生们对话,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在对话过程中,笔者会用亲切的话语与学生们交流,让学生们感受到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另外,笔者还设置了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给予学生们消化知识的空间,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笔者通过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引入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能有效革新知识呈现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并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主动地去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善于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对化学知识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加工和处理,再通过图片展示、动画演示、声音或者视频播放等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以创设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优化学生感性认识,有效加快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消化与掌握。
        例如,在教授《金刚石、石墨和C60》时,本节课程的内容相对抽象,传统教学方法很难促进学生们的知识理解,所以,笔者引入信息技术教学,营造直观的教学氛围。上课后,笔者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三种物质的实物图片,这三种物体学生们并不陌生,但是对其结构认知比较模糊,通过对三种物质的对比展示,学生们认识到了三种物质的不同特点。随后,笔者再利用信息技术对三种物质的分子组成进行介绍,而这一介绍颠覆了学生们常规认知,让学生们感受惊讶的是金刚石的组成竟然与石墨是同种物质,趁着此时学生们的情绪,笔者带领学生们深入展开学习。这样,笔者通过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巧妙提炼教材设问,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启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是化学教学的根本宗旨和主要目标,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使其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尝试利用课堂提问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对化学教材课本展开全面地分析、研究,确定其中的重点难点,进而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设计出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来进行提问,以发挥出问题的作用,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展开主动地思考、分析、推理与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例如,在教授《质量守恒定律》时,本节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所以,笔者设置了课堂提问环节。上课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们对本节课程的内容展开学习,让学生们了解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随后,笔者再从教材中提炼一些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出问题后,笔者给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们有机会参与课堂思考,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这样,笔者通过巧妙提炼教材设问,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四、开展课堂实验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和替代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把握,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提升。对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彻底转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地组织并开展验证性、探究性和生活性的实验活动,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促使学生独立地提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并探究实验结果,有效强化理论和实践的关联,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教授《二氧化碳的制取》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们来到实验室,熟悉实验所需的道具、材料,同时向学生们介绍实验流程。随后,笔者再给予学生们独立设计实验的空间,根据学生们设计好的实验方案,笔者再组织学生们展开实践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笔者会参与指导,观察学生们的实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们记录好实验数据。这样,笔者通过开展课堂实验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引入现实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生活是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最终运用的归宿,化学知识更是与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充分表明了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所以将生活元素引入到化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初中化学教师积极地拓展原有的教学思路和范围,以现实生活为教学的出发点,主动地观察、挖掘和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素材和资源,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以还原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将学生引入到熟悉的氛围中,去体验和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态度体验,进而形成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知识应用的意识。
        例如,在教授《生活中常见的盐》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生活紧密贴合,根据这一特点,笔者融入了生活元素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以常见的食用盐进行分析,让学生们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分析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同时也体会到了化学知识来源与生活。随后,笔者又以生活中的制盐方法进行介绍,进而加深学生们对食用盐性质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引入现实生活元素,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最为基本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是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所以,作为合格的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当从根本上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结合现实学情来推进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巧妙提炼教材设问、开展课堂实验活动、引入现实生活元素等路径的实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丰富学生认知体验,从而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毅.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科教导刊(下旬),2017(03):91-92.
        [2]张文强.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