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杰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襄河农场学校
摘 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逐步成了现阶段教学工作者重点探究的课题。然而就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等问题,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效果。对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要点,从培养科学探究习惯、科学探究态度、创新意识以及思维能力四个方面入手,以此组织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化学教学活动,从而顺利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目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一、 引言
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都占据了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最终阻碍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新时期下,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革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构建高质量的化学课堂,让学生在收获丰富化学知识的同时,不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
尽管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依旧有少数教师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的现象。具体来说,这部分教师并未真正将化学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而是一味进行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此模式下,师生互动极度缺乏,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和平台。在这样的氛围中,化学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渗透,学生无法真正意识到化学这门课程的内涵及其价值,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更是谈不上。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点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化学核心素养的渗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做好整体教学规划。具体来说,在正式渗透中,教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化学核心素养有着分散性特征,这就需要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做好相应的教学规划,巧妙安排、合理部署,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还能够切实提升化学教学的针对性,正可谓一举多得。其次,注重整体教学评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评价的难度。但是就教学评价来说,它既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渠道,也是提升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正式评价中,教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实施多元化评价,以此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初中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带领初中生走向微观世界的关键通道。所以在进行化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应该将化学实验当做主要教学方式,有效结合化学中的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让学生体验化学奇妙之处。并且可以基于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对微观世界本质进行自主探究,进一步促使学生感官认转化为理性认识,整合宏观与微观,并在这一背景下,引导初中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生活和世界。比如在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课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化学实验作为途径和平台,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教授给学生,带领学生真正的认识宏观与微观世界。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机会,使他们从传统实验模式中脱离出来,创设教学情境,为初中生提供可以进行实验操作的平台。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对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例如“如果在氢氧化钠溶液这种无色液体中滴入无色稀盐酸,我们会看到怎样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
第一,可以让初中生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这时氢氧化钠溶液就由原来的无色变成了红色,之后再让学生加入稀盐酸,组织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发现红色又变回了无色。这样的变化过程是学生通过微观探析实施宏观辨识的化学阶段。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们完成实验之后,带领学生观察微观实验解释图,从而使学生在根本上真正理解掌握化学实验内在规律,有效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性认识,益于学生较为顺利地实现既定学习目标。
(二)培养初中生的变化观念以及平衡思想
自然环境当中所有的社会事物和物质都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过程当中。所以,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变化的本质就一定伴随新物质的产生,另外,还要引导初中生认识到需要对化学反应进行多角度的分动态析,并帮助初中生可以利用化学基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初中化学教学中最为严谨、宝贵的科学品质,就是要结合初中生现有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使用发散思维从而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所以在今后的化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单位》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几种物质的结构图片、各种分子的结构模型,并重点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益于学生直观而真切地感受到分子和原子的存在。为了有效深化学生的认识和模型思想,教师可引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引导组内成员依据自己对分子和原子关系的理解进行讨论。使初中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训练个人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通过对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存在关系进行仔细研究,从而有效加深初中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程度。
(四)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所有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不停的进行探究和创新。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也是这个道理,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而且还应该给予学生更为宽泛、自由的平台,以及轻松愉悦的气氛,从而使初中生进行自主探究并获得新的认识。
(五)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
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在日常的生活中,一些化学事物我们随处可见,因此,如果合理、科学的利用化学知识就会有效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但如果不能正确、科学的利用化学知识,那么就会使化学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严重可能会对整个社会和全体人类造成危害。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初中生正确的认识化学知识、对待化学知识,并且科学、合理的利用化学知识,为人类造福,并且承担起更多的人类责任。比如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告知学生二氧化硫的腐蚀性,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硫的知识,并学会如何防治酸雨和缓解酸雨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学会利用生理盐水减轻更多病人的痛苦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引领,既促进了学生的自发探究,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初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第一教育标准,是改善初中生学习的基石,也是不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要素。善于还原历史,以历史进程为起点结合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引导,集中历史中优势的教育资源,进行化学教学引导,是培养具备核心素养观念学生的关键所在。化学的发展与历史的进程有着紧密的练习,有时对历史背景的补充可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老师可以通过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化学研究,进行补充教学。带领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去发掘化学历史进程中蕴藏的巨大知识体系,其教育关键是要通过深化不同化学公式的创造背景结合试验进行教学,为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营造更有利于其创新的学习环境,并通过不断鼓励的模式,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吴静泓. 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