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
九江实验中学 江西省 九江市 332000
摘要:在强调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的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数学教学增加了生机和活力,十分有利于高效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建设。有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落实情境教学的理念,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理论知识,不断助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直观情境;合作情境;试验情境
高中数学教育实践者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十分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鉴于此,广大高中数学教育实践者要重视情境教学的运用,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数学教学课堂当中,不断助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进行一番阐述和说明。
一、创设直观情境,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科技走进了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为直观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增加了数学教学课堂的容量,使学生掌握了更为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十分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鉴于此,教师要积极创设直观情境,丰富数学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全面的数学知识网络,十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
例如,以“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我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了指数函数y=ax(a>1)和指数函数y=ax(a<1)的图像,并让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你能根据之前学到的内容,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吗?然后,学生主动进行了思考,对指数函数的图像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总结了指数函数的性质。在这一环节中,一名学生的总结可能不完整,此时,我对学生进行了鼓励,让其余学生进行了补充,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最后,我为学生投影了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了进一步指导,并为学生链接了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资料,不断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总之,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到了最佳的上课状态,不断助力了学生事半功倍学习效果的获得,取得了数学教学的极大成功。
二、创设合作情境,缓解学生学业负担
在新形势下,小组合作探究得到了广大教育实践者的认可,它可以转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业负担,不断助力学生身心的可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互补,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提升。
例如,以“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我先向学生提出了以下自学提示:能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吗?应该怎样利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呢?然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主动说了说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完善了彼此的观点,做到了共同进步。之后,我引导学生在课堂当中展示了本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展示进行了判断与补充,肯定了学生表述正确的部分,对学生表述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了指导,让学生明确了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进行了改正,不断助力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总之,为学生创设合作情境,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了有效培养,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创设试验情境,增强数学学习技能
转变教师单纯进行口头描述的数学教学方式,为学生组织试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体验,明确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可以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有鉴于此,教师要积极创设试验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以“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计算公式”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我先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做的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吗?当时我们是怎样做的呢?大家能根据之前的经验,再做一次吗?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了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然后,我让学生汇报了自己的试验结论,并让学生之间进行了交流与讨论,统一了彼此的结论,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试验成效。之后,我引导学生对抛硬币这一试验进行了分析,并为学生引入了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总结了这些事件的共同点,以此为学生讲述了古典概型的含义,不断降低了学生掌握教材重点概念的难度。最后,我引导学生结合抛硬币试验的结果,探索了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让学生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进行了解题,不断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总之,为学生创设试验情境,使学生建立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绩。
总而言之,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高中数学教育实践者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情境教学合理有效地引入到数学教学课堂当中,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自觉进行数学学习,从而能够较好地完成高中数学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郑素风.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浅谈[J]. 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11):162-162.
[2]姜树泉. 关于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16,v.3(06):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