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峻
湖北省鄂州市东方红小学 湖北省 鄂州市 436000
摘要: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设计一些学习问题,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为此文本以《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应用》为题,以设计问题导学;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开展练习活动作为主要的论据,致力于探究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方式,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数学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学习动机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处于状态,既不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变得不佳。而问题教学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展开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问题探究能力,还有效地推动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一、设计问题导学,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预习是帮助学生了解知识,掌握学习内容与方向的重要环节,但是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不够强烈,大多数并不会自己开展预习活动,且即使预习也并不清楚要做什么。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导学案,将新知识融合在问题之中,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便可以实现预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内容设计成问题探索,使学生能够意识到需要学习的内容,并在课堂中认真地听教师讲解,使学生能够更有方向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很多学生对两个图形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便可以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的推导和归纳。由此设计一些问题,并将其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导学案,发放给学生进行问题预习。如:“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是什么?”此时学生便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并对新知识有初步认识。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设计问题导学案,对于小学生而言十分有利,是学生学习的方向标杆,也是学生思维方向的引导线索,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第一个环节。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很多小学生的观念中,数学知识抽象难懂,逻辑思维更是让人没有头绪,因此学生的理解能力便会被削弱。为此教师可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根据情境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答问题有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透彻地掌握数学教材内容,并将情境内容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融合,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然后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渲染课堂活跃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教师要不断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让问题回答变得更加积极。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加减运算》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的算法,并更加深刻理解算理,便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假如你的手中有三分之一的蛋糕,我的手中有三分之一的蛋糕,现在我们需要给校长叔叔一个三分之二的蛋糕,那么我们加起来的蛋糕够三分之二吗?此时大家纷纷拿出计算本进行计算,并回答:“+=,所以正好可以给校长叔叔。”但是还有一部分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够不够给校长叔叔。
”大家的回答各异,此时教师便通过画图的方式为学生解答,使学生明白+=。在此情境之下,教师可以加大难度,提出异分母相加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积极性。最后很多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对数学学习状态发生了转变,同时也在脑海中加深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学生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组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作为经典的数学教学模式,深受教师与学生喜欢。但是小组合作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为此低年段学生并不适合展开。此时教师便可以在高年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首先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为学生设计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并记录自己的结果,随后再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组内的其他成员,此时大家便可以进行探究与沟通,不仅能够在碰撞中探索出新的火花,也可以让相关的知识进行二次传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互动氛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时,需要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底乘高”。此时教师先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异同点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于长方形的宽或长有什么关系?”大家先进行自主探究,然后进行小组探究,大家的想法进行融合之后,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在学生的分享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一旦出现偏颇,需要及时纠正。最后,小组成员们可以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并由教师进行评判。
四、开展练习活动,良好巩固学生数学学习成果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很多教师因为时间限制,经常会选择多为学生讲解一些内容,省略了随堂练习的部分,不仅不利于学生巩固自身的学习成果,也会因为学生学习内容过量而出现学习质量与效率的下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适当地放慢教学节奏,为学生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及时带领学生进行练习。此时,教师便可以将练习与问题教学进行融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展示趣味化的练习题,既能够帮助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巩固,进一步增强本节课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选择用希沃白板电子课件软件,套用其成型的青蛙过河练习题,换成难度不一的计算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算,从而帮助青蛙过河。此时学生们的练习积极性得到增强,对数学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分数除法》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教学课件软件,制作其他的游戏练习题,活跃课堂氛围,也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总之,练习活动与问题教学的融合应该有趣味性,才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更加强烈,进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能够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很多的帮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问题教学在课堂中的多样化应用,既能够实现课堂高效率的展开,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小学生也要重视课堂问题,并积极地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与解答能力。最后,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地成长与进步,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设计出具有引导性、针对性、深入性的问题,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丁一君.探究问题意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1):161-162.
[2]汪明星.浅谈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法[J].安徽教育科研,2020(22):47-48.
[3]王彩.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家长,2020(3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