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冬 戈沛君
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中心学校 434304
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效率。因此,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任务。在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他们总会觉得计算比其它问题简单得多。因此,在计算过程中,他们往往会产生懈怠感,导致无法专心投入其中,从而产生了诸多问题。因此,笔者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字: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由于数学学科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计算又对学生的逻辑性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通常只注重数学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对计算过程的了解,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教师想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计算方法和计算技能。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抽象的、无聊的、难以理解的。在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中,“纯计算”再次成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的内容,这使得计算课变得更加无聊和单调。结果,许多学生开始对计算失去兴趣,同时也缺乏正确计算方法的指导,并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进而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严重下降,其主要体现在计算准确率的下降,口头计算速度的降低以及缺乏灵活运用简单计算方法的能力。从最终结果来看,有的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导致计算错误频出;有的学生作业未能没有及时交出;有的学生存在抄袭的问题;还有薛恒尽管计算结果正确,但计算过程却是错误的,这皆会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进而降低整体学习效果。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他们当下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数学学习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教师务必要重视起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以有效提升学生基本的数学计算技能。在这一基础上,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理应更加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水平,在基于学情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
(一)减少计算错误次数,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犯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大约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因为某些知识未被理解,导致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计算中犯了错误;一种是因为基本口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导致计算错误;还有一种错误是由于学生计算习惯不当造成的,例如:书写错误、阅读不正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的习惯等。所以,为了减少学生的计算错误次数,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教师要重视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针对性计算锻炼,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最沮丧的问题是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练习,计算误差仍然很高。计算错误的原因通常很奇怪,它们可能是错误复制数字,例如将8写为3,将0写为6,将4写为9,依此类推;或误读了一个字符,例如乘号加号,或中间发生错误。当学生犯计算错误时,首先要让妲己知道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一个小的错误往往会导致整个计算过程和结果的错误。同时,面对学生的各种计算问题,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评估和指导,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才能够培养学生注意计算错误的习惯,才能有效减少学生的计算错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孩子的数学计算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养成,他们甚至看不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数学计算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模糊的,并且通常会关注教师的指导,而不重视自身对问题的思考,从而难以把握数学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二)夯实基础,强化认知
如果学生想获得正确计算结果,他们必须掌握计算方法、算法以及公式。因此,对概念的透彻了解将决定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和计算能力的高低。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向学生详细解释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我们需要知道如何逐步进行引导,而不是急于取得结果。例如,在研究分数加法和减法时,我们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不同分母的分数单位是不同的,而在这种情况我们无法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一旦学生认识到这种现象,他们便可以继续下一步,即如何将具有不同分母的分数转换为相同的分母。当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此过程时,他们会注意到该环节是分数计算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有效计算分数加减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确的算法是帮助提高计算精度度的关键。只有当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等问题时,才能真正理解计算定律,进而意识到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算理的培养,而是要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关注其本质特征。另外,为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规则,教师还有必要经常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进行比较练习,以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问题的不同算法,进而在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对于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也将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论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先让他们从学习中感到快乐,再教学生在计算中如何进行口头计算、书面计算或正确使用计算工具,如此才能使学生有效掌握一些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从而达到快速计算的目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计算教学方法,以丰富学生对计算的认知。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低,也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所以,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计算,只会让学生越来越觉得数学无聊,从而难以提升计算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用典型的中国或外国数学家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计算中。
三、总结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每位教师的共同探索和实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都应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情况,落实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此才能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计算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为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这种能力,教师需要将有效计算教学策略渗透其中,以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勇.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 赢未来, 2018(7):76-76.
[2]马永刚.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 明日, 2019, 000(004):1-1.
[3]周文岚.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 教育(文摘版), 2016(9):00167-0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