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3期   作者:孙霞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对小学生数学教学和计算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孙霞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对小学生数学教学和计算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尤其是拒绝单一的、严格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家中有一些具体问题,例如严格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与生活现实的分离等等。本文将逐一分析这些问题,并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根据教学实践改进小学数学的教学和计算提供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培训;有效战略
        数学是一门将数字用作交流语言的学科。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时,是从认识数字开始的。数字计算是小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的技能之一。在小学进行数学教学时,如果小学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计算能力,则未来的数学学习将会更加顺利,这也将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计算机教学方法已被不断地整合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机是机械操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输入公式即可获得正确的计算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教学策略,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投入高,效率低”,导致小学生数学计算速度慢,准确性差,小学数学计算整体效率低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强数学策略研究,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
        根据调查,小学生无法快速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原因是固定思维方式障碍下导致的结果。小学生的思想和视野还不够宽广,只会从一种角度考虑问题,而得不到更多的解决方案。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并且降低了计算效率。由于无法简化公式,因此也提高了犯错率。目前,小学生倾向于有目的地思考,这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误导性,例如,在“5+8÷2”此类的混合小学数学运算中,一些小学生只知道从左到右求解,而忽略了除法原理,这导致了错误的计算结果。
        (二)基础不牢固
        提高计算技能不但要求小学生具有数学和计算规则的基本知识,而且更要有心理算术基本运算的能力。当前,由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及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不能应用基本的计算规则,或者不能正确地记住基本的计算规则,从而导致数学计算能力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
        (三)学生不注重计算的过程
        一些小学生误解了数学计算,只专注于计算结果而不注重实际的计算过程,导致小学生很少用更多的时间学习计算技能,只求快速解决问题。此外,很多小学生依靠计算器、手机和其他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减少了计算工作量,小学生只关注最终结果,而没有足够重视计算过程。
        二、计算培训发展战略
        (一)注重情境训练
        《义务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开始,创建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且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在观察、体验、猜测、交流和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了解数学知识的魅力。简单的计算教学很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训练在数学计算的教学中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能很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情景教学法,但是教师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引入最终都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绝不能允许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在课堂情景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此类情况发生:第一,只强调形态而忽略本质。

一些教师知道情境教学的优点,教学中经常使用情境教学法来丰富教室的学习环境,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经常忽略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而只专注整体的教学氛围的好与坏,导致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轨道。第二.上下文的引入不一致。许多数学教师喜欢在课程开始时运用“引用上下文”的方法,因为引入上下文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但是,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在讲解过程中,上文的规定被推翻了了。由此可见,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情境教学的初衷。第三,情境的使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情境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的情况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需要充分注意两个群体的个体差异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班级的学生,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身心特征的差异。
        (二)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
        随着学习质量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计算问题的逻辑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计算的复杂性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下,不仅需要确保学生计算的准确性,而且还必须确保计算速度。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标,教师需要依靠某些不同形式的练习,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需要从实际的学习情况入手,进行各种形式的练,常见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对比练习、针对性练习和反思练习。课堂练习,在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适当的课堂练习,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重要的是,课堂上的讲解应该通俗易懂。课后练习应注意层次,练习的层次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提出的问题要因人而异,要遵循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水平。对比练习是指随着学生学习领域的扩大,许多计算序列将被混淆。因此,有必要及时地进行比较练习,使计算的概念和顺序清晰明了,以便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规则。有针对性的练习指出了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根据新课程,教师应将学生本体视为计算教学的关键要素,并应在练习过程中密切观察每个学生的不足,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实现整体改进。反思性练习是指导学生在每次计算后进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然后进行分析和反思,以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效果。
        (三)老师指导学生分析错误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长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可以不断地测试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要做很多练习,而且一定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错误。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洗礼,放学后容会易忘记老师讲授的内容。例如,加法和减法在数学计算中应用率很高,学生在计算时倾向于越算越少的减法,或者在计算过程中忘记写一些数字,从而导致计算错误。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学生易犯错误进行集中分析,了解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总结错误的解决方案,向学生讲授方法,促使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避免出现错误。此外,教师应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统一小学生的计算和写作风格,避免学生在写答案时出现错误,由此可大幅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结论:通常,计算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教师必须是良好的班级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以便学生对计算有浓厚的兴趣,并可以从多个计算中找到计算规则,然后加深对计算知识的理解并得出结论,灵活运用。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通过多元化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各个方面的计算能力。此外,教师不应将自己的授教局限于少数的计算结果,还应继续根据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优化和创新,以使学生能够根据创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学习和计算,并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计算路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徐媛.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符号教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蓝敏强.提升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26):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